江溪中文 > 北宋大法官張三全文免費閱讀 > 第一百六十六章 權力的籠子

      第一百六十六章 權力的籠子

      這儒家的君君臣臣,并非完全尊君,而是巧用道德來限制君主,表示你君主就要有君主的樣子,臣子要有臣子的樣子。

      這就是為什么臣子勸阻皇帝時,常用堯舜、太宗來做例子,其實就是這個思想,君主到底應該是個什么樣子,這得豎立一個榜樣。

      而尊君卑臣,就簡單粗暴,宇宙之內,唯我獨尊。

      可這么一來,不等于又回來了,儒法結合,不能做出改變。

      趙頊聽得很是困惑。

      張斐又繼續說道:“而我之所以支持陛下走法家路線,那是因為目前國家內憂外患,必須要強權,才能夠扭轉乾坤。”

      趙頊是徹底迷茫了,“你這不也自相矛盾嗎?”

      張斐搖搖頭道:“如果陛下取舍有度,便可做到矛盾皆為陛下所用。”

      趙頊問道:“如何取舍有度?”

      張斐道:“很簡單,就是將部分權力賦予司法。歷朝歷代,許多人都認為,對皇權少一分約束,君主自然得利。

      但其實恰恰相反,皇權多一分約束,君主才最得利,因為君主可以通過這一分的約束換取臣子的五分約束,雖然大家都變弱了,但是臣失去的更多,那皇權自然就得到伸張。”

      趙頊緊鎖眉頭道:“賦予司法?”

      張斐道:“陛下也可以理解,交予國家,這部分交出來的權力就變成公權。”

      “公權?國家?”

      “是的。”

      張斐點點頭,道:“但只要把握好公權的度,君主的權力是可以得到伸張的。”

      “此話怎講?”趙頊問道。

      張斐解釋道:“因為從純粹的法理來看,君主是同時擁有立法權和釋法權,即便司法對君主有所約束,君主依然可以達到自己想要達到的一切目的,并且受到的限制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