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三章 終于是來了
元絳道:“在這些日子,本官仔細審查過之前的鹽鈔發行量和鹽鈔價格,大概是在三年多前,官府才逐漸以低于兩百斤的鹽量兌換鹽鈔。
在這期間所發行的鹽鈔,我們解鹽司愿意承擔責任,并且給予補償。”
張斐皺眉道:“但是鹽鈔并沒有規定對方必須在有限的時日內,去兌換鹽。”
元絳道:“但也正是因為鈔商炒賣行為,從而導致,鹽池囤積不少的鹽,以至于必須要再發放鹽鈔,將滯銷的鹽出售,商人也是有一定責任的,不能全怪官府。”
張斐點點頭,偏頭看向李敏。
我是坐在中間,不能老是我幫你來說啊!
李敏鼓起勇氣,道:“元學士此言差矣,這是官府制定規則時的疏漏,不能怪罪于商人,商人炒賣鹽鈔,這并不違法,憑什么要承擔責任。”
何春林怒斥道:“你們商人囤積居奇,謀取暴利,竟還有臉推卸責任。”
李敏道:“小民沒有推卸責任,小民只是就事論事,即便商人行為有所不道德的,但是皇庭是講律法的,而不是講道德的。”
元絳突然看向張斐,道:“記得張庭長在國子監授課時,曾也說道,道德是可以作為出罪的理由,這鹽關乎百姓的生命,而鈔商卻不顧百姓,只求利益,迫使官府超發鹽鈔,將鹽池的鹽,銷售出去,滿足百姓所需,他們若是一點責任都不用承擔,那未免也說不過去。”
張斐沉吟少許,點點頭道:“他們的確要承擔部分責任,但是官府一直未有出臺政令,禁止這種行為,或者彌補這些漏洞,而且他們也確確實實是花了真金白銀買得鹽鈔,官府就不能以此為由,不承認這鹽鈔合法性。也許持有鹽鈔的商人有道德上的缺陷,但不能因為持有人的一些行為,而判定鹽鈔違法,也許今日持有鹽鈔的人,并非是那些囤積居奇的鈔商,這個我們皇庭也無法去判定。”
元絳與蔡延慶對了對眼神,又道:“適才我說鹽鈔面兌換鹽量是從三年前逐步下降的,那就這樣,之前所發的所有鹽鈔,全部都算在這年,官府也是以熙寧元年開始算,分三年進行補償。”
“三年?”
李敏錯愕道。
蔡延慶不理會他,而是向張斐言道:“張庭長,目前河中府的財政十分拮據,且尚不知外面具體有多少鹽鈔,根據我們的計算,最快也得在三年之內才能全部還清,否則的話,將會影響到官府運作和西北軍費。”
張斐思忖半響,又問道:“不知如何分攤到三年。”
元絳道:“我們會將之前面值兩百斤的鹽鈔全部轉化官府的債務,適才我說了,以熙寧元年開始算,這一年所發的鹽鈔,以及之前所發,就算成第一年的,我們今年會補償前兩年的利息,明年將會發放第三年的利息,以及本金,之后發的也以此類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