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溪中文 > 北宋大法官張三全文免費閱讀 > 第七百二十七章 死局?

      第七百二十七章 死局?

          他是保守派中的保守派,崇尚的是祖宗之法,但不是說他覺得祖宗定下的制度,就是完美無缺的,而是當大家都崇尚祖宗之法,就能夠限制住皇權,從而奠定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

          如果沒有祖宗之法,這句話就不成立。

          為什么富弼、韓琦、歐陽修、文彥博這些慶歷改革派,會不惜代價地去反對王安石變法。

          雖說年紀大了,思想必然偏向保守,這是人性,肯定也有這方面的原因,但至于會讓他們變得這么保守嗎?

          也不見得。

          其實還有諸多原因,其一,王安石提倡利益至上,他的新政完全是圍繞財政在展開,而這破壞了儒家治國的傳統。

          其二,也是最為重要的一點,王安石是要加強皇帝集權,這破壞了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根基。

          而他們都是老臣,都是生在仁宗時代,在那個時代,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達到頂峰,他們當然都希望繼續沿著這條路走下去,皇帝必須承認自己一個人是治理不好國家的。

          但可惜神宗即位以來,就急轉直下。

          看似治國理念之爭,但隱藏在這下面的,還是權力之爭,主要就是皇權與相權。

          在歷史上,王安石變法雖然失敗,但其實保守來也是一敗涂地,因為經過神宗的努力,到宋徽宗時期,最終還是完成皇帝集權。

          也許是天意弄人。

          神宗要集權,主要是為富國強兵,開疆擴土,但偏偏最終大權落在一個藝術家頭上,真是太搞人心態了。

          由此也可見,這集權的利弊。

          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屁大的事都能扯上半天,最終無疾而終,皇帝若能一言九鼎,就不存在這個問題,但你必須要確保,代代明君,否則的話,要是碰上一個藝術家,就全部玩完。

          文彥博與富弼的目的是完全一致的,就是要限制皇權,但分歧在于,文彥博還是更推崇天命、祖宗之法,這一整套儒家體系。

          但富弼卻認為,從王安石提出得“三不足”,以及正式將祖宗之法寫入宋刑統,這祖宗之法已經是漸行漸遠,他認為士大夫應該團結在公檢法周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