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五章 戴罪羔羊?
“既然趙相公已經駁回,你又何必再攬禍上身。”
司馬光面色嚴肅道:“如果只是單純的司法案件,我是決計不會來過問的,但這個案件,不同于以往任何一個案件,是會影響到公檢法。
因為不管你怎么判,你的判決,是決定不了此事的走向,這必須是朝廷決定,必須是由官家來決定。
如果你判了,但是最終卻無法執行,這一定影響到你大庭長的權威。
還有,萬一你的判決影響到朝廷的談判,甚至于你沒有影響到,但是那邊談判卻出現不利于我朝的情況,也會有人將此番過錯,算在你身上。
現在情況于我朝非常不利,正缺一個替罪羔羊啊!”
他雖然不支持跟遼國撕破臉,但他來找張斐,還真不是想影響張斐的判決,只是他知道,張斐的判決在此事上面是沒有卵用的,他是純粹幫張斐分析其中利害關系。
你不管怎么判,你都無法決定整件事的走向,只會令自己的權威受損,只會惹禍上身。
如果真的要割地,總得找一個背鍋的,你這一桿子插進來,你肯定就是第一人選。
這種事在宋朝發生過很多回,但以往背鍋的全都是外交時辰,司馬光對此非常擔心。
張斐點點頭道:“多謝司馬學士關心,但是我所想的,與司馬學士所看到的,或許有些不一樣。”
司馬光詫異道:“不一樣?什么不一樣?”
張斐道:“司馬學士和大多數人一樣,看到的是外交,是國與國的關系,但我看到的是那些百姓的利益。
是,我決定不了外交方面,但是我能判定,百姓是否應該得到賠償。正如趙相公在駁回的理由上說到,這是屬于外交事宜,不歸皇庭管。
外交的確不歸皇庭,但是因外交而導致百姓蒙受巨大的損失,那我認為朝廷必須對這些百姓負責,他們無緣無故丟了土地,但是得不到任何賠償,這簡直就是有辱司法,有辱法制之法的理念。”
司馬光一怔,“哦,你是想幫助那些百姓得到賠償?”
“當然。”
張斐道:“至少從目前的證據來看,他們應該獲得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