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九章 難就難在這多一步
王安石道:“敢問官家,何謂正當權益?”
趙頊頓時呆若木雞。
這問題真是一針見血。
王安石又道:“仁政是君主對百姓的寬仁,依據(jù)是儒學,就看君主的取舍,而法制之法,是百姓對于自身利益的捍衛(wèi),如果推崇此法,百姓可能連交稅和服役都不愿意。
除非能夠將正當權益解釋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否則的話,用此法來解,必然是會天下大亂。
….其實張三自己也清楚,故此他最后是說,若照此法,是一個問題都解決不了。雖然在理論上,聽著是可行的。”
富弼搖搖頭道:“他最后那句話的重點,并不是指若依此法,是一個問題都解決不了,而是在于要比法家多想一步,如此才是解決之道,這一步應該就是如何解釋正當權益。司法改革中的公檢法就已經是加大百姓上訴的權力,那么剩下的問題,就是圍繞這一點立法。”
曾公亮好奇道:“難道宋刑統(tǒng)上面的律文還不夠嗎?”
富弼道:“刑統(tǒng)的立法初衷是在于統(tǒng)治,應該歸于儒家之法,而法制之法的初衷是在于捍衛(wèi)個人權益,不能混為一談。”
趙頊看向富弼笑道:“富公似乎很推崇此法?”
以前富弼說什么,都是圣人為先,此刻他張嘴就是法制之法,不一樣了呀!
富弼稍稍遲疑了下,如實道:“臣的確是比較推崇此法,因為臣認為法制之法是我朝祖宗之法的完美補充,是可以解決許多問題。”
趙頊點點頭,道:“富公可愿擔此重任?”
富弼顯得有些猶豫。
王安石突然道:“官家,此舉不妥。”
趙頊一愣,“先生此話怎講?”
王安石解釋道:“正如我方才所言,這正當權益是可多可少的,多則阻礙政令,少則從于法家,基于這一點,那么誰掌立法,誰將手握大權。”
司馬光、文彥博登時充滿鄙視地看著王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