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九章 天意弄人
關鍵的博弈是在三司、樞密院、御史臺,這三個職位上,此外,王安石還打算幫曾公亮造勢,讓他去當庭長。
但是曾公亮不想再卷入其中,目前趙頊走向前臺,已經是板上釘釘,但也因此打破朝中均衡的局勢,曾公亮也不想晚年不保,故此以年邁為由,鐵了心要致仕。
同時陳升之也以病為由,請求致仕。
他們其實這也算是為趙頊讓開道路。
最終,趙頊還是讓趙抃擔任大庭長,其實不管從各個方面看,都沒有更合適的人選,而且趙抃人稱鐵面御史,但卻能夠在朝中擔任這么久的宰相,即便他是非常反對新政,可見他跟皇帝的關系,還是比較穩固的。
但是,接下來就有些尷尬。
二級和三級皇庭,都找不到人來擔任。
不是說,大宋沒人才,而是這些人才,不太懂公檢法。
更要命的是,之前司馬光就已經決定,將京畿地的骨干成員,調去東南六路建設公檢法。
留下的庭長,全都是副官,資歷太淺,真就一個人都找不到。
于是,就有人提議先不設二級皇庭,然后將張斐升上去當京畿地大庭長。
從這個提議就不難看出,很多投機倒把的官員開始拍皇帝的馬屁。
但被司馬光給拒絕了,因為檢察院正在帶新人,張斐要去當庭長,檢察院勢力大減。
又有人舉薦許遵,但立刻被文彥博給反駁了。
如果許遵出任庭長,檢察長肯定就是張斐,倒不是說張斐不夠資格,而是你們翁婿,一個當檢察長,一個當庭長,公檢法被你們家給壟斷了。
許遵自己也不答應,我女婿這么厲害,不是我當庭長,他也能贏,要是我當庭長,他天天贏,這不是黑幕,也成黑幕了。
最終,還是決定暫時都不設,還是全由趙抃來管。
由此可見,公檢法真是外強中干,人才全在外面,京城連一個稍有資歷的庭長都選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