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章 火器時代
張斐道:“其實熙河地區就已經很好的證明這一點,雖然最初王宣撫使立下大功,拓邊千里,但是在公檢法未去之前,當地一直反叛不斷,每年耗費財政數百萬貫,且士兵也有極大的損失。
而等到公檢法去了之后,當地財政漸漸扭虧為盈,而且又以非戰的方式,得到更多的領土和百姓,甚至于甘愿為保衛熙州而戰。
人人都向往更好的生活,無論是西夏的百姓,還是遼國的百姓,這才是我們最強的武器,只要陛下做好這一點,我們將不戰而勝。
當然,我們也需要加強武備,防止他們魚死網破,只要他們搶不到,那他們就死定了。”
“你說得不錯。”
趙頊笑著點點頭,“昨日朕收到王宣撫使的來信,他們認為西夏太后已經是在做困獸之斗。她之前派駐士兵去封鎖邊境,然而,那些士兵卻自己做起了走私,導致這邊境走私更是猖獗。
這本也是小事,但偏偏西夏國主一直是堅決支持與我們貿易,并且要求恢復漢禮。故此西夏太后一旦妥協,就證明她輸掉了與西夏國主的權力斗爭,她已經無路可退。
王宣撫使認為在不久的將來,西夏太后可能會采取更加極端的方式,甚至于對我國開戰。
然而,經過我們的宣傳,西夏內部越來越多的人倒向我們,越來越多的商人、工匠,偷越邊界,去往熙州,這甚至導致熙州的房價都漲了一倍多。”
其實他也是一個激進派,但是西夏的局勢,讓他變得愈發有耐心,處理問題,也更加從容自如。
因為這種局勢,也使得他更有底氣去防御遼國。
如果出兵的話,就必須對遼國大讓步,確保遼國不趁虛而入。
然而,這一次爭議,決定的不僅僅是大戰略,更是決定了宋朝未來要點亮哪條科技樹。
火器。
不可否認,這都是被逼出來的,對于宋朝而言,養馬的成本,是遠高于生產的火器成本,哪怕是銅鑄,也比養馬便宜。
關鍵付出這么大的成本,養的馬還遠不如北邊草原上的馬。
人家就是隨便養養,都比你的馬好,并且病死率還低得多,得多有錢,才能夠跟敵人拼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