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溪中文 > 北宋大法官張三的身份 > 第六百九十五章 聽證會(五)

      第六百九十五章 聽證會(五)

          若不清故道淤泥,則強行使河水再回故道,此無異于自尋死路。”

          有一些官員頻頻點頭,但也有不少官員是嗤之以鼻,就連文彥博、司馬光都是眉頭緊鎖。

          可見在這個問題,確實存在極大的爭議。

          張斐點點頭,道:“韓相公的意思,東流乃是行千年之故道,大量泥沙淤于河道,故至我朝水患不斷,此非人禍,而是自然而成。若要堅守故道,應當是清除淤泥,可當下又對于淤泥,束手無策,故而應當離開故道,而治新道,也就是所謂的‘北流’之道。”

          “正是如此。”

          韓琦又道:“這因在河沙,若治故道,就應先治河沙,可不能頭疼醫腳,而當時掌管黃河河堤工料事務的李仲昌則主張先疏通六塔河,對黃河進行分水,然后將大河引歸到‘橫隴河道’,此謂之‘回河東流’。

          而歐陽永叔則認為六塔河道不過五十步寬,欲以五十步之狹,容大河之水,此可笑者。又準確的預判,若堵商胡口,塞北流,而引水入六塔,河水必決于商湖口,后來朝廷未有采納永叔之言,當真就在堵上商湖口的當晚,河水便又決于商胡口,引發巨大的災難,唉.仁宗皇帝也因此下達‘罪己詔’。”

          堂中坐著的趙頊聽到此處,不由得哆嗦了下。

          這真是想想都害怕啊!

          一場水患逼得皇帝下罪己詔,可想而知,這水患有多么可怕。

          哎呦!這歐陽修真是在什么事上面,都有自己獨到的遠見,可真是厲害,只可惜未能與之見上一面,實屬遺憾!張斐暗自輕嘆,又是問道:“那為何歐陽相公的建議,未有朝廷被采納?”

          韓琦撫須道:“這是因為當年朝中幾位重臣皆贊成李仲昌之言,導致仁宗皇帝最終未有采納歐陽永叔的建議。”

          說到這里,他突然瞄了眼富弼。

          張斐看在眼里,不免也偷偷瞥了眼,見富弼神色確實有些不自然,心想,難道是富公說服仁宗皇帝采納李仲昌之言?

          但他也很快回過神來,繼續問道:“韓相公認為若尋北流,可解水患?”

          韓琦點點頭,但又補充道:“老夫只是認為,歐陽永叔所言,是最貼合實際,至少無人可反駁‘積淤泥而使河床高懸’之理,治理必然就是清淤。但至于北流新道是否可避免水患,老夫亦不敢保證,到底這水勢無形啊。

          故此,老夫雖主張北流,也曾上疏圣上,表達對開浚二股河的擔憂,盡到臣子本分,雖說圣上最終采納回河東流,但老夫認為朝廷既然已經決定,就不應阻礙,故對程都監所為,也并未干預,到底程都監確實是在努力治河。”

          這一個大迂回,又回到此案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