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溪中文 > 北宋大法官張三的真實身份 > 第一百七十一章 開源與節(jié)流

      第一百七十一章 開源與節(jié)流

      “那是私錢,這是公錢。”

      “這并非是錢不同,而人不同,這就是需要我們這些大臣能夠以身作則。”

      “你認為這能行嗎?”

      “不能行也得行,難道省錢就不靠臣子以身作則嗎?”

      “你...我懶得與你說!”

      二人又如同以往一樣,大吵一架,不歡而散。

      司馬光天天鉆研史書,是看透了過去,他認為,你賺得越多,那幫人花得更多,是彌補不了的,只能想辦法節(jié)流,阻止他們花錢,將錢省出來,然后存著,以備不時之需。

      但王安石是看向未來,他要逆天改命,他認為再省錢,在財政不增長的情況下,朝廷也難以有所作為,這治國之道,就如同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若有戰(zhàn)事,馬上就會捉襟見肘。

      另外,大宋的外部環(huán)境,比任何一個朝代都要糟糕,是創(chuàng)造不出文景之治那樣的外部條件。

      唯一的辦法就是理財。

      富其家者資之國,富其國者資之天下,欲富天下,則資之天地。

      然而,他們二人的爭吵,只不過是朝堂上明爭暗斗的一個小小縮影,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就是朝中正在形成一個個利益群體,說白了,就是利益相同的人,抱團取暖,誰也不敢獨自面對這場巨變。

      變,則利動。

      有人要捍衛(wèi)自己的權(quán)利,也有人希望從中撈一筆大的。

      任何改革變法,不管初衷是多么偉大,不管是不是理念之爭,但最終還是會演變成利益之爭。

      是不可避免的。

      張斐現(xiàn)在倒是沒有過分關(guān)注朝堂的變化,以他目前的能力,其實影響不了太多,他現(xiàn)在要做的就是將自己的事做好,步步為營。

      今兒,他準(zhǔn)備親自去郊外推廣的計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