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一章 雞生蛋,蛋生雞
反觀京東東路的官員為求獲得更多利息,則是鼓勵當地百姓借錢,甚至不惜讓當地富戶來分攤,讓許多本不需要借錢的富戶來借青苗錢。
然而,即便如此,這河中府的財政增長也是遠勝過于整個京東東路,足見高下。”
趙頊聽罷,不禁問道:“是嗎?”
呂公著立刻道:“回稟陛下,確實如此,河中府財政一共增長兩百余萬貫,而整個京東東路的財政只是增長三十余萬貫,其中主要是因為青苗法,當然,這只是算了一期,若是根據兩期來算,一年的話,大致在六七十萬貫。”
趙頊震驚道:“差這么多嗎?”
不得不說,這皇帝也是一個純純的演技派啊。
文彥博站出來道:“官家,這河中府財政能有如此多的增長,蓋因公檢法,而非是因為青苗法,因為青苗法在京東東路的執行方式,在河中府就是絕對禁止的,由此可見一斑。”
“文公言之有理。”
趙抃又補充道:“河中府與京東東路同時都執行免役法和青苗法,但為何京東東路一路財政的增長不及河中府一府,差別就只在于河中府是有公檢法的,而京東東路并沒有。”
頓時有不少大臣,站出來,表示附議。
這是目前保守派一直強調得觀點,他們認為朝廷不應該話那么多精力去推行新政,而應該集中精力推行公檢法,這才是國家的出路。
呂惠卿笑呵呵道:“趙相真是兩耳不聞窗外事啊!”
趙抃斜目看向他,“你此話何意?”
呂惠卿道:“但凡仔細看過河中府賬目的人,都不會認為這是公檢法的功勞,白紙黑字,這些功勞顯然都是屬于新法,相反,還是新法成全了公檢法。”
此話一出,不單單是保守派,就連革新派的許多官員也都傻眼了。
這是什么意思?
不是說好比兩地財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