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溪中文 > 北宋大法官什么時候完結 > 第六百九十七章 軟著陸(上)

      第六百九十七章 軟著陸(上)

          如果幾個人,且在不傷及民生的情況下,就能夠將堤壩修好,如此才叫做驚喜。”

          王安石震驚道:“這如何可能?”

          張斐道:“難道王學士是在質疑自己嗎?”

          “.!”

          王安石頓時無比尷尬。

          張斐又接著說道:“這場聽證會,表面上看,北流是最大的獲益者,但其實王學士才是最大的受益者。

          那幾個吏卒當真懂東流和北流之爭嗎?他們并不懂,他只是憑借自己的經驗,給出自己的判斷,這是無法說明東流計劃就是失敗的。

          但是這可以說明一點,河防工事技術才是構成一切的關鍵。

          王學士應該趕緊寫一篇文章,極力推崇這幾個吏卒,將民不加賦而國用饒與技術革新捆綁在一起。

          無論是東流,還是北流,都用技術和經驗來說話,這么一來,王學士將跳脫現在困境,可以站在一個更高更安全的位置,去推動河防工事。

          這將會得到非常多人的支持,而且對方無人可以反駁,適才文公為什么不愿做供,很簡單,就因為他反駁不了那幾個吏卒,他對河北水勢的流向,肯定不如都那東二叔,一旦他進行反駁,那很容易就會暴露出自己是在紙上談兵。

          不過文公非常聰明,他未有做出任何爭論。

          同理而言,一旦王學士掌握所有的技術和人才,就會讓反對派變成跳梁小丑。

          王學士可以在飽受水患的大名府,建造一座水利學府,吸引天下英才,做到對技術的絕對掌握,從而達到民不加賦而國用饒,同時確保新政將永世長存。

          因為技術永遠都是正確的,反對派不可能因為王學士用更優良的鐵耙,他們就選擇用落后石棍。

          將技術成為新政的推動力,新政將會立于不敗之地。”

          王安石沉默良久,臉上的怒氣已經漸漸消失,道:“但是東流計劃肩負著御遼重擔。”

          張斐道:“我在河中府時,曾與當地一位通曉水利的官員草草談論過幾句有關水利方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