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溪中文 > 描寫張三的小說 > 第六百零二章 種稅得稅

      第六百零二章 種稅得稅

      因為他們有三年的工夫,去操作三年后的鹽,將這價格給炒上去,再加上每年還有利息,只要官府不賴賬,這一筆買賣的利潤更大。

      他們之前一直沒有來買,就是在計算這其中的風險。

      然而,隨著檢察院的介入,這其中的風險是大大降低,因為商人更加信任公檢法。

      當然,最最最最關鍵的一點,還是因為官府壟斷著鹽,商人到底也只能向官府購買,除非你不做這買賣,否則的話,這風險是必然要承擔的。

      然而,鹽債的發售,也帶動另一個行業,那就是皇庭門前的書鋪。

      由于新契約的出現,以及鹽債涉及數目之大,關鍵他們現在都要依靠法律來維護權益,商人們都是自主去找珥筆,幫他們分析這鹽債的契約,而如今皇庭門前的書鋪,全都是京城來的珥筆開的,他們對這種契約交易,已經是駕輕就熟,口才也非常了得,于是商人們又將其他交易契約也都交予書鋪擬寫。

      這對于初來乍到的書鋪,可真是一個美妙的開局。

      這有得必有失,這也嚴重打擊了牙行。

      原本這些全都是牙行干得活。

      顯然,現在的牙行已經跟不上時代的變化,他們對律法的熟悉,是遠不如珥筆和茶食人的。

      其實在之前許多的案例中,也涉及到很多牙行,什么欺民霸市,弄虛作假,但是張斐一直沒有找他們清算,其目的就是要借用書鋪去慢慢取代牙行這部分的買賣。

      這一切,官員們都看在眼里,心里也非常清楚是怎么回事,但他們可不會將這其中的真實原因說出來,那豈不是證明公檢法有利于他們的治理。

      他們就開始吹捧元絳。

      因為鹽債明面上,是元絳想出來應對鹽鈔的官司。

      哇.鹽債這一招,真是高,多收歡迎,又能解官府的燃眉之急。

      反正對于公檢法是只字不提。

      此時此刻,皇庭是真的無暇顧忌這些,根本沒有心情去跟他們爭搶功勞,原來上回掃惡除惡,仿佛打開了一個潘多拉之盒,導致很多受到冤屈之人,都跑來告狀。

      尤其是那些受到官府盤剝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