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溪中文 > 描寫張三的小說 > 第六百六十章 戰與和

      第六百六十章 戰與和

      “何人?”趙頊急忙問道。

      張斐道:“藍田縣呂大均,不知官家可認識?”

      “呂大均?”

      趙頊沉吟少許,“可是那呂大防的胞弟?”

      “正是。”

      張斐點點頭。

      趙頊納悶道:“此人知曉公檢法嗎?”

      他以為張斐會推薦蔡卞他們,哪里知道張斐卻舉薦一個與公檢法的毫無關系的人去。

      張斐道:“此人對于公檢法研究的非常透徹,在河中府時,就是他創立《藍田鄉約》來阻止公檢法入鄉。”

      趙頊聽罷,就很是不爽,道:“那你還推薦他去?”

      張斐笑道:“他研究過我,我也研究過他,雖然他尚禮教,但是他有一點特質,是很多人都沒有的,包括蔡卞、上官均他們,非常適合去熙河五州。”

      趙頊問道:“什么特質。”

      張斐道:“就是禮不分士庶,法不分華夷。去熙河五州建設公檢法,最難的一點,就是如何去看待當地漢人、羌人、吐蕃人。務求要做到一視同仁,否則的話,公檢法是必然失敗,當地也無法得到有效的治理。

      關于這一點我還尚未教過蔡卞他們,但是呂大均卻推崇這個思想,這是至關重要的,讓他去的,是能夠很好的安撫當地百姓。

      除此之外,呂大均雖然目前不在公檢法任職,但是他懂得立法,也懂得守法,公檢法的規矩,已經在河中府建成,我相信他擔任庭長后,是絕對會遵守公檢法的制度,而不會輕易破壞,這也是非常重要的。”

      其實張斐對呂大均是研究過的,但不是因為在河中府交過手,而是因為《呂氏鄉約》在法律界,也有著很深研究價值,他因此也研究過呂大均這個人,此人不但剛直不阿,通曉律法,關鍵還有著天下一家思想,這個是很關鍵的。

      如果崇尚華夷之分,然后再將這個思想用于公檢法,再用于羌人、吐蕃人、漢人混雜一起的熙河之地,那肯定會出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