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溪中文 > 描寫張三的小說 > 第六百九十六章 聽證會(六)

      第六百九十六章 聽證會(六)

          未等王安石反駁,張斐又道:“當(dāng)然,我知道很多治水的政策,都是王學(xué)士起草的,但王學(xué)士也并不知道,這河道是應(yīng)該拓寬一尺,還是拓寬一丈。而這些意見,才與此案有著直接的聯(lián)系。因為我們必須得弄清楚,程都監(jiān)在治水方面,是否有徇私,比如說故意調(diào)整河道,讓一部分人得利,這是我們非常關(guān)注的。”

          這一番話不禁讓王安石感到懵逼,就連下面的韓琦、文彥博、司馬光等人也是猝不及防,呆呆地看著張斐。

          在中午休息時,他們都已經(jīng)準(zhǔn)備好展開一場河道大辯論。

          到底這是北宋傳統(tǒng)的政治節(jié)目,如韓琦所言,已經(jīng)爭吵了幾十年。

          而這個平臺是他們所未有嘗試過的,他們也覺得很新鮮,包括司馬光、文彥博,都是躍躍欲試。

          結(jié)果這才剛開始,張斐就是一潑涼水從頭淋到腳。

          如果王安石都不配坐在這上面高談闊論,那.那他們也不配,因為他們也不是那種專業(yè)人員,技術(shù)人員,也沒有發(fā)表過治水文章。

          也就是還未開始,就已經(jīng)結(jié)束了。

          而如程頤等一些官員,則是覺得這檢察院這是公正無私,因為他們知道,真正夾帶私貨是韓琦,是王安石,他們想掀起東流、北流之爭,但人家檢察院根本就不買賬,這不就是大公無私嗎?

          這也使得孟乾生、裴文等官員,覺得無比詫異,滿臉問號。

          他們原本以為檢察院是故意要在聽證會上面挑起此事,然后引導(dǎo)政策,這也是張斐慣用的手段,可不曾想,檢察院完全沒有這意思。

          王安石頭回被人嫌棄不專業(yè),而且是在這大庭廣眾之下,這胸都快要氣炸了,憤然起身,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氣鼓鼓地等著張斐。

          如果目光能夠殺人的話.!

          張斐對此也只能尷尬一笑,畢竟他都不修邊幅,伱還能指望什么,朝著王鞏點點頭。

          王鞏忐忑不安地站起身來,傳上一個名叫東升的人。

          聽到此名,大家都是面面相覷。

          誰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