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三

          王安石問道:“為何?”

          張斐道:“我們可以對比熙河和西夏。熙河地區,就是一鼓作氣全部拿下來的,但是拿下后的數年內,朝廷每年還是需要支付四百萬貫,并且期間反叛不斷,但是在西夏就不存在這個問題。

          原因很簡單,就是我們最強兵器,不是火炮,不是弓弩,而是我們的制度和思想。純粹用武力征服,對方只是口服不心服,稍有疏忽,他們就會反叛。

          但是結合制度去進攻,雖然花得時間比較久,但他們都是心服口服,故而不會出現太多反叛,反而能夠為我們省很多錢,這逐步蠶食,支出也可以控制能夠接受的范圍內。”

          王安石稍稍點頭道:“言之有理?!?br/>
          張斐又道:“最關鍵的是,這一切只是為了迷惑遼國,這種逐步蠶食,也能夠令我們進退自如,而不是深陷其中?!?br/>
          在宣傳方面,王安石無疑是張斐的首席大弟子,關于稅務司的這篇文章,就是他親自操刀。

          效果自然非同一般,稅務司能夠剿匪也就罷了,竟然連其它政權的稅都能夠收上來,這簡直匪夷所思。

          這么一宣傳,人人都對稅務司是心悅誠服。

          再也沒有人敢正面跟稅務司沖突。

          宋朝毫不避諱的宣傳稅務司在李朝地盤上取得的戰績,遼國當然也得知宋朝與李朝開戰的消息,頓時是欣喜若狂,之前丟了云州和西夏,這令遼國一度非常緊張,也有些不知所措,這攻守異形,以前軟弱的南朝,怎么突然變得這么能打。

          而根據當時的情況來看,宋朝一定會繼續北上,到底宋朝都已經立法,將燕云十六州全部劃入宋朝版圖,所以遼國是采取全面防守的態勢。

          結果突然傳來宋朝跑去打李朝。

          遼國上下無不松一口氣,那么現在遼國也面臨抉擇,到底是趁機進攻,還是說先修內政。

          國內也是有很多爭論的。

          對外發動戰爭,也是可以轉移內部矛盾的。

          但由于宋軍在北境的主力是紋絲不動,這令遼國內部還是覺得該先修內政為主,因為他們知道,消滅宋朝,以前都辦不到,那更別說現在,而且以宋朝現在士氣來看,即便取得局部勝利,宋朝也不會妥協的。

          而遼國是剛剛經歷一場巨大的內耗,畢竟耶律乙辛掌權十余年,朝中黨羽太多,內部本就非常不穩定,一旦開戰,別說輸贏,哪怕沒有得到足夠利益,這內部都可能會發生動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