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七章 江山代有才人出
范純仁呵呵笑道:“這事你是忘不掉了。”
往事不堪回首,蘇軾嘆道:“你是不知道,我當時揚州多么憋屈,更可恨的是,張三在河中府非常成功,但此非我無能,而是他們不給于我支持,如今真是天理循環,善惡有報。”
范純仁道:“我如何不清楚,我在登州的日子,可也是非常清閑。”
蘇軾愣了下,突然想起,范純仁跟他是一對難兄難弟。又問道:“你難道不覺痛快嗎?”
范純仁只是無奈地笑了笑,又問道:“你認為朝廷會如何應對?”
蘇軾呵呵道:“下份邸報,決計是告訴我們,朝廷已經決定在東南六路推行公檢法。”
范純仁問道:“你為何這般肯定?”
“因為這定是張三的詭計。”
蘇軾笑道:“如果那些江南商人雇我去幫他們爭訟,我定能讓皇庭給他們討回公道,他張三會做不到?
他之所以開這聽證會,就是不希望京城的公檢法解決這個問題,否則的話,又有何理由在東南六路推行公檢法。”
范純仁道:“但王介甫就會坐以待斃嗎?”
“不可能。”
蘇軾搖搖頭,道:“但只要在東南六路建設起公檢法,即便王介甫想到辦法,也不足為慮。你看在青苗法整個京東東路,從惡法變成良法,誰還敢以高利放貸給百姓,亦或者強迫百姓借貸。”
范純仁點點頭,“這一點你說得很對,其實新政的條例,并無太大問題.。”
“誰說沒有問題。”蘇軾道:“均輸法理念壓根就不對,朝廷就不應該去干預商人買賣,朝廷的收入就應該是稅收,如此一來,朝廷才會在意百姓過得好不好,百姓要是過得不好,交不上稅,國家就沒有收入。”
“那也不是。”
范純仁擺擺手,“常平倉法不就是高價賣出,低價買入,這對百姓難道沒有好處嗎?”
“此不能混為一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