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撤!
確實是非常非常悲苦。
張斐又道:“下面還有一些因為衙前役所引發治安問題,零零散散家破人亡的不計其數,據記載就有三十二次圍剿草寇的桉例,都與衙前役有關,此役逼得百姓落草為寇,這對于國家而言,是很大隱患。”
司馬光只是掃了一眼,就沒看了。
這些事情,他真的可以倒背如流,畢竟他可是寫出資治通鑒的男人。
張斐又道:“不管是在仁宗朝,還是在先帝時期,朝野上下,幾乎都達成了一個共識,衙前役實屬弊政。不知諸位審官是否贊成?”
一陣沉默。
這何止是仁宗時期得共識,也是當下朝野的共識,司馬光也認為這是一個嚴重的問題。
但就是沒辦法解決。
大家也知道張斐接下來要說什么,但已經無法阻止,只能看他表演。
張斐等了一會兒,見無人應答,道:“那么問題來了,這是存有數十年之久的弊政,卻仍在執行中,沒有得到絲毫的改善。而祖宗之法要求防弊之政,那么此桉是否違反祖宗之法?”
這祖宗之法是預防弊政的發生,而這弊政都已經存活了幾十年,這都應該屬于知法犯法,罪加一等了。
呂誨咳得一聲,底氣不足地說道:“你此言差矣,你這上面也都寫得清楚明白,不少樞要大臣曾就此事上書,并且朝廷也做過一些修正。”
他也有些委屈,我們也想防,但...但防不住啊!
張斐道:“我只是為史二郎辯護,就史家這事上面,我是沒有看到任何改善。讓我們看看朝廷在此桉上是怎么做得。
一個漕官,一番話,不經任何調查,就先沒收了史家的家財,其弟其妻,立刻被貶為官奴官婢。諸位審官真的有尊重祖宗之法嗎?祖宗之法是防弊之政,你們這是縱容弊政,反其道而行。”
官銀若是遺失了,不給補上,很多官員都得被問責的,故此一出事,就先把錢弄到手,確保自己不虧,然后再談公正。
劉述是惱羞成怒道:“這國家大事,可并非你想象得那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