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八章 稅戰(二十二)
張斐點頭道:“惡法亦是法,依法判決,這是沒有錯的,但往往后果又是非常嚴重的。但人有良善,往往就是會選擇從心,而非是從法,可能久而久之,可能又會導致律法形同虛設,這也是不行的。”
趙頊聽得是頻頻點頭,這個問題是很容易遇到的,問道:“不知何法可解此難?”
張斐遲疑道:“我暫時也沒有答案的,因為良惡是因人而異,是非常主觀的,基于此,惡法是永遠不會消失的,官家認為仁義之法,可能在別人看來,可能就是惡法。
如王學士和司馬學士之爭,便是如此,王學士之良法,在司馬學士看來,就是惡法?!?br/>
趙頊點頭道:“是這道理,是這道理。”
其實他也知道司馬光的一些說法是有道理的,但王安石也有道理,那么王安石還能掙錢,那他當然選擇王安石。
張斐又繼續道:“我覺得慎刑和輕刑是能夠盡量減少此中爭論。如我朝鹽法,為杜絕私鹽,二十斤便能判死刑,可現實中的百姓之苦,常常令官員們選擇惡法非法,給予輕判,甚至于睜只眼,閉只眼,若是抓住販私鹽者,而不依法判決,可能還會被人彈劾。但如果只是判處打十下板子,罰點錢,估計官員們就會選擇惡法亦法,反而是能夠確保法的權威?!?br/>
趙頊若有所思地點點頭,又問道:“那你認為曾知府會怎么判?”
張斐搖搖頭道:“這我真不敢妄下判斷,不過上回我不是問官家要了曾知府的判決記錄嗎。以曾知府之前的判決來看,他往往都會判斷此罪是否源于朝廷苛政,苛政之下的犯罪,他都會給極大的寬容,雖然趙知事不是窮苦百姓,但是朝廷亦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所以我認為我勝訴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本章完)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