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溪中文 > 北宋大法官出后續了嗎 > 第五百二十二章 文武與法(七)

      第五百二十二章 文武與法(七)

      鄭獬點點頭,思忖片刻,才回答道:“朝廷最初的態度,也只是讓延州方面試試看,并沒有明確反對,但此事在朝中引發不小的爭論,且大多數大臣都反對此事。”

      張斐頗為無奈地點點頭。“這我也聽說了,但是那些大臣們的意見,并不在此桉的考慮范圍內,正如鄭學士方才所言,皇庭是講律法的,而不是講政見。”

      鄭獬納悶道:“但是方才郭相公也闡述過自己的政見。”

      不闡述政見,這如何能行。

      張斐道:“那只是為了了解清楚,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至于他的那些政見,不會對最終的判決產生絲毫影響。”

      郭逵聽得面色一沉,敢情我都白說了呀!你這個臭小子。

      張斐稍一沉吟,又問道:“那么最初種副使誘降嵬名夷山,依法來看,是否有違抗詔令?”

      鄭獬思索半響,然后搖搖頭:“沒有。”

      要是不被允許,陸詵早就阻止種諤,而且后面也不會下一道詔令,讓陸詵和薛向謀劃。

      張斐問道:“朝廷為何不從一開始就拒絕。”

      鄭獬道:“因為朝廷也不清楚具體情況,為防止邊將貪功冒進,故才下令,由陸知府和薛轉運使來主持此事。”

      說到這里,他又立刻補充道:“在這時候,朝廷尚在猶豫之中,而并沒有決心收復綏州,畢竟當時官家才剛剛即位,且面臨十分嚴峻的財政困難,此事若爆發大戰,可能百年社稷,都將會毀于一旦,但誰也沒有想到,種副使會不等詔令,擅自出兵。”

      張斐問道:“假設種副使是等到詔令,且陸知府和薛轉運使,認為可以繼續下去,那么種副使的行為,算不算的上違抗詔令?”

      鄭獬反問道:“不知張庭長這么問?”

      張斐道:“因為我要確定一點,朝廷在當時的決策是否明確反對收復綏州。”

      鄭獬猶豫半響,搖搖頭,“那倒沒有。”

      張斐問道:“方才郭相公所言,鄭學士也應該是聽見了,他認為綏州地勢極為關鍵,以至于西夏到現在都糾纏不休,朝廷當時又是否知道,無論過程是怎樣,只要收復綏州,西夏必定會出兵來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