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章 塵埃落定
趙頊又偏頭看向司馬光。
司馬光道:“公檢法的確需要耗費不少財政支出,故此臣也不建議像警署一樣,大規模招收輔警,而是應該盡量安排一些熟知律法的散官就職于公檢法,將一些刀筆吏、衙役轉變為警察、稅警、檢察院,這不宜操之過急,以免給州縣帶去負擔。”
張斐那屬于藝高人膽大,誰敢在地方上先招一萬個輔警,這簡直就是賭博,一旦發不出工薪,可能輔警就會變成起義軍,然后又變成禁軍。
司馬光賺錢遠不及王安石,但省錢絕對是一流的,他也看出來,公檢法確實需要燒錢,不如啟用一些閑賦的官員,反正平時也要發錢給他們,也就是多發一點,而且,將京城閑賦的官員調去吃地方財政,也是能夠減輕中央的負擔。
其實很多地方上財政是不錯的,但由于當下這運費喜人,只要運到京城來,中間就得耗損一大部分。
趙頊點點頭道:“是啊!沒有錢,這公檢法也難以普及。”
趙抃道:“可是在此次執行過程中,就出現諸多問題,若無公檢法,只怕處理不了這些問題。”
是先錢,還是先法。
這就好比雞生蛋。
王安石立刻道:“臣建議先在整個京東路推行這募役法,若如趙相所言,朝廷可以再進行調整。”
言下之意,若是你們不行的話,那就送你們公檢法加稅務司。
而且這么一說,到時哪怕出問題,那也不是新政的問題,而是吏治的問題。
趙頊是心領神會,點點頭道:“就依王學士之意,先在京東路推行募役法。”
其實他也不會等司法改革,且不說司馬光那磨磨蹭蹭的性格,當下財政才是關鍵,相比較律法,他也更迫切是要改善財政。當初他愿意推動司法改革,也是為了整頓吏治,改善財政。
財政財政還是財政!
正當這時,諫官陳慶站出來道:“啟稟陛下,近日西北不少官員彈劾左藏庫副使種諤擅弄兵權,奴役士兵。”
馬上又有一名官員站出來道:“種諤之所以無法無天,完全是因為陛下對其的縱容。當年他不聽詔令,擅自出兵,被延州守帥陸詵揭發后,陛下不但沒有嚴懲種諤,反而將陸詵調往秦州,長此下去,只怕那西北將軍都會變得目中無人,不聽朝廷指揮。”
趙頊神色不悅道:“當時朕也給了種諤懲罰,只是后來西北方面正是用人之際,故此朕再度啟用種諤,這縱容又從何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