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七章 全都要(二合一章節)
“看來陳明說得絲毫不差啊!”
蔡延慶看著那隊伍都排到門外,不免呵呵笑道。
元絳道:“房屋田地這么顯眼,他們怎么躲得掉,不過等白契補交契稅后,那自主申報稅收也將會輕松不少。”
很多隱匿的田地就藏不住了。
蔡延慶回過頭來,笑道:“稅收不是已經收上大半。轉運司將原本俸祿的錢直接劃到轉運司今年財政收入上面,又將鹽鈔當做俸祿發給官吏和皇家警察,他們又拿著鹽鈔去向百姓購買貨物,百姓得到鹽鈔,又拿來交稅,同時大家習慣于用鹽鈔,手里應該也都會留一些,哪怕是留下三分之一不去換鹽,官府所得利潤也十分可觀,這一招可真是高啊!”
元絳點點頭道:“也不得不承認,這都是張三那小子想出來的,光鹽債、鹽鈔咱們就已經賺得一百多萬貫的利潤,這在很大程度就能夠彌補財政的缺陷,只不過這需要三年之后才補上,如果更多人用上鹽鈔,可能都不需要補。”
蔡延慶突然問道:“那這算是誰得政績?”
元絳遲疑了一下,心知瞞不過了,訕訕道:“當然是算轉運司和官府的政績,在表面上還是咱們頒布的政策。”
說這話時,底氣相當不足。
蔡延慶道:“但是我們都知道,沒有公檢法的監督,著鹽債、鹽鈔都行不通。”
元絳道:“但是沒有我們的配合,他們公檢法也不可能取得這么大的成功,他們已經贏了不少,但是這最終的結果,必然是要新政獲勝。”
蔡延慶稍稍點頭,也明白元絳當初為什么愿意受那么多委屈,因為最終摘果子的人是他,他當然能忍,“這外人都以為今年河中府、京東東路二地的財政,乃是司法改革與新政的決戰。可實際上是兩地政績,新政是全都要收入囊中。”
元絳稍顯尷尬道:“你要這么想,其實也沒有錯。”
那王介甫可不是什么善男信女,所謂的“雙贏”,就是他要贏司馬光兩回,比歸比,但他也不可能將河中府的政績,全都讓給公檢法,在他看來,張斐是他的人,提舉常平司這個超級財政機構,是出自新政,不是公檢法。
蔡延慶道:“但這會不會影響到司法改革,你我皆知,公檢法才是關鍵。”
元絳道:“誰也無法否認公檢法在里面發揮的作用,包括王介甫在內,但公檢法與財政增長其實并無太多關系,因為目前財政增長,主要是依靠鹽債和鹽鈔,這全都是提舉常平司的政績,只不過這是張三出得主意罷了,至于說稅收,目前還尚不得知,但即便有不錯的增長,那也是大家共同的政績。”
蔡延慶笑了笑,“你們這個計劃到底有沒有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