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溪中文 > 北宋大法官后續(xù)好看嗎 > 第七百七十二章 見龍在田

      第七百七十二章 見龍在田

          張斐點點頭道:“我們公檢法不是協(xié)助朝廷制定政策,那與我們無關,但是政策出來之后,如果在法律上面存有爭議,尤其是在祖宗之法這一條上具有爭議,那我們當然得有所行動,讓對方解釋清楚。

          現(xiàn)在的問題就在于,稅幣是一種契約,但是又極為特殊,與一般契約都不同,出現(xiàn)問題,那我們公檢法該如何判決,我們必須得問清楚,將來才有理可循。”

          “原來如此。”

          富弼稍稍點頭。

          范純仁不禁也是感慨道:“這公檢法真是博大精深,我們還遠沒有理解。”

          張斐笑道:“各位只是習慣于在政策制定過程中,去質疑,去詢問。但是這世上就沒有完美的政策可言,往往就出現(xiàn)一個政策,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那就導致,每一項政策都會被駁回去,存在得問題是永遠得不到解決。

          而這就是公檢法存在的意義,就是防備政策中的弊端,首先一點,就是要直面問題,有問題是應該的,是必須要接受的,我們該去如何防止這些問題的發(fā)生,做到揚長避短。”

          司馬光、蘇軾聽罷,都略感汗顏。

          仔細回憶一下,朝中爭論不就是那么回事,就沒有一個政策,是不被人質疑的,都有它的問題所在,結果就是一事無成。

          同時,他們對于公檢法又有了新得領悟,他們的責任是發(fā)現(xiàn)問題,進行預防,而不是說,一旦發(fā)現(xiàn)問題,就直接讓它胎死腹中,除非你能制定出更完善的政策。

          可凡事都有兩面,就沒有完美的政策,你要它的優(yōu)點,就必須接受它的缺點,公檢法的解決方案,就是用監(jiān)督的方式,來削弱這些缺點帶來的危害。

          這個領悟,令范純仁、蘇軾他們是豁然開朗,他們漸漸明白,該如何與行政相處。

          在與他們商定之后,檢察院立刻以祖宗之法和國家利益為由,召開聽證會,要求三司方面針對發(fā)行稅幣做出解釋。

          此消息一出,不少人感到驚愕。

          因為許多人都知道張斐是支持的,結果人家剛剛公布政策,你這又跑來反對,就是這么善變嗎?

          還是說我們又誤會了張斐。

          但三司方面馬上做出回應,薛向答應來聽證會解答檢察院的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