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四章 還得是大庭長出手
趙頊最終還是選擇穩妥的方式,又派韓維前往遼國上京,就遼國出兵進入河東地界一事,與遼國進行交涉,但不提澶淵之盟。
這一決定,令大多數人松了一口氣。
雖然他們嘴上喊得兇,但內心其實都不愿意跟遼國開戰,到底那些地界,原本就沒有幾個宋人在。
包括韓琦、富弼、司馬光、王安石,他們也都認為要盡量避免兩線作戰,同時河北防御還需要時間建設,不能在此時與遼國撕破臉。
與此同時,西夏方面,也收到遼國出兵河東的消息,梁太后是欣喜若狂,她跟其弟梁乙埋都認為勝利的天平已經倒向他們。
宋朝方面是文人帶兵,面對巨大優勢,竟然止步不前,這不是傻逼是什么。
宋軍士氣一定非常低落。
同時遼國進軍河東,必然會令西軍主力是首尾難顧,不敢傾盡全力。
于是,他們派出二十萬大軍,兵分三路,分別進攻南線的蘭州,中路的鹽州和北線的夏州。
但結果卻出乎他們的意料。
三路大軍是均無建樹。
更令他們想不到的是,這宋軍的士氣,還要高于他們,廝殺起來,比黨項人更加堅定。
這不禁令梁太后是大跌眼鏡。
歷史上宋神宗五路伐夏,黨項人是背水一戰,而宋軍是孤軍深入,故而慘敗收場,但此時是大不一樣。
首先,宋朝未有宣戰,將軍們都是以商人的身份進入的,名義上也是保護貿易商道,保護當地百姓的整體利益。
其次,經過這兩個月,占領的地區,利益都安排的是妥妥當當,大量的青鹽進入宋朝境內,給當地百姓帶去很多生計,人人都有利益在此。
故此宋軍這邊是軍民一心,我們不是為別人而戰,我們是為自己而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