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溪中文 > 北宋大法官后面講的是什么 > 第三百一十章 來了!來了!

      第三百一十章 來了!來了!

      其實這條新法,主要涉及到京城供應問題的。

      都說這北宋是一國養一城,雖然沒有那么夸張,但是龐大的官僚團隊和數十萬的禁軍,確實需要極大的補給。

      每年各地都得運輸很多物資來京城。

      但這些物資可不是什么工業品,多半是種植物,是受天氣影響的,但是每個地方每年運輸到京城的物資數量和種類是恒定不變的。

      這里面就有一個問題,比如說江南某個縣,每年要送一千斤荔枝到京城,但天公不作美,荔枝欠收,百姓手中沒有荔枝,可是官府就只收荔枝,沒得條件講。

      逼得百姓只能高價去買荔枝,然后上貢官府。

      可想而知,商人就可以從中賺取大量的財富。

      另外,這種恒定的供應,往往是匹配不上京城需求,多了就直接腐爛,少了朝廷就得高價去市場買。

      這里面的損耗可也是驚人的。

      而且就事論事,司馬光節流理念是解決不了這個問題,唯有依靠王安石的理財來解決。

      而王安石的解決方案就八個字----徙貴就賤,用近易遠。

      “徙貴就賤”的意思就是,不再固定不變地向各地征斂實物賦稅,在災荒歉收物價高漲的地區就折征錢幣,再用錢幣到豐收的地區賤價購買上供物資。

      這么一來的話,商人就無法從中聚斂大量財富。

      如果有多個地區同時豐收物賤,那么就到距離較近、交通便利的地區購買,這便是,用近易遠。

      ….這能夠節省很多很多運費的。

      除此之外,王安石還將解決這供需關系,由京城先下達需求單子,采辦單位再根據這需求單子,去各地采購。

      這其實就是用商人做法,來替代一成不變,且極為腐朽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