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二章 三足鼎立
要是沒有儒家思想,這保守派都拿不出反對新法的理由,他們就不可能會去支持法制之法,他們都不支持,就肯定也不會用法制之法的學問去限制皇帝。
如果他們敢這么做,儒家之法就廢了。
這個本來是要限制皇帝的,但他們又肯定不會用。
那么皇帝就可以反過來,利用法制之法去制衡儒家之法。
其實主要是儒家之法,雖然儒家有利于君主統治,但現在不太不利于富國強兵,趙頊要文治武功,必須要壓制儒家之法。
哥要打仗,你們卻要藏富于民,那還打個蛋。
而法家之法,其實對于趙頊是最有利的,但問題是儒家之法實在是太強盛,法家之法沒有太多出路,百姓都不會接受的。
王安石自己都知道這一點,所以他說得是民不加賦而國用饒,這顯然有意跟法家保持距離,如果是法家,直接加賦就行了。
對比王安石和桑弘羊的經濟政策,其中最主要的區別,就是王安石的新政兼顧儒家思想,而桑弘羊就是為武帝撈錢,用的手段是法家的術,而非是德。
趙頊很是心動,因為之前他就有打算,要是實在沒有辦法,搞不定這一群士大夫,那就弄個權力籠子,跟他們極限0.5換一,我損失一點,你們損失更多就行。
因為他的目的就是要富國強兵。
如今看來,在短時日內,皇帝可以不損失什么,以身作則,這個沒有問題,至于以后的事,以后再說。
關鍵儒家這么強大,輸得幾率也比較小,保持均衡就行。
另外,如果他能夠成就霸業,這個問題或許就不是問題。
趙頊問道:“你這一堂課,就能做到三足鼎立嗎?”
張斐搖搖頭道:“不能。這我還得慢慢想,看怎么弄。”
趙頊神情一滯,震驚道:“你你自己都沒有想明白嗎?”
張斐趕忙道:“關于三足鼎立,我是想得很明白,但是這法制之法怎么去架構,這個我還未想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