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溪中文 > 北宋大法官張三和誰在一起了 > 第六百九十三章 聽證會(三)

      第六百九十三章 聽證會(三)

          如此類狀況,在河北河道上那是比比皆是。”

          程昉氣急不過,若非許遵在上面,他非得反駁回去。

          張斐點點頭,繼續(xù)問道:“周副使,在大名第五埽決口之后,你們轉運司還愿意極力配合制置河防水利司嗎?”

          司馬光一聽這話,心里咯噔一下,好小子,還是這么陰。

          周革愣了下,沉吟少許,謹慎地回答道:“不瞞張檢控,我們是心有不愿,但也不敢忤逆,因為自那以后,河北諸官,都十分畏懼程都監(jiān)。在兩年前,程都監(jiān)又開修漳河,又調集十萬役夫,但又如這回一樣,是在我們轉運司毫無準備的情況下進行,以至于多出數倍損耗來。”

          張斐問道:“多出數百損耗,這是如何判定的?”

          周革道:“如果提前一年布置的話,我們轉運司在調轉貨物和人力安排上,就能夠先在興修河段地點囤積好。

          而當時程都監(jiān)不斷催促,就是哪里有糧食,就從哪里運,哪里有人就往哪里調,只能是毫無章法,其路途損耗無法估計。”

          張斐道:“如果事先統(tǒng)籌好,能夠減輕多少損耗?”

          周革道:“我們事后是有統(tǒng)計過的,損耗至少能夠減少三分之二,關鍵開漳河并非是應急之需,是不需要那么著急的。

          可但凡有人勸說他,他皆以耽誤工事要挾,故無人再敢言錯。

          在此役過后,迫使河北百姓,廂兵役卒是四處逃亡,其所造成的劫難,遠勝于水患,如今河北百姓皆說,寧可被水沖,也不愿再被程都監(jiān)役使。

          等到河北廂兵、役夫用盡,朝廷都只能從其它州縣調集急夫前來修建河道。而這就是為什么程都監(jiān)要調集水兵的原因,因為河北已無人可役,亦無錢可使。”

          不少官員,聞言是搖頭嘆息。

          外圍也響起噓聲來。

          這也是第一次。

          因為之前那些問答,百姓也聽得不是很懂,不知道誰對誰錯,但說到這里,百姓心里明白,你治水治水,完全不顧民生,就不如不治。

          王安石、呂惠卿聞此噓聲,皆是黑著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