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二
張斐恍然大悟。
這也是為了迷惑遼國。
在商量完稅幣一事后,富弼又道:“此外,還有一事,也想征求各位的建議,就是關于西夏文字的問題。興慶府皇庭傳來一封信函,詢問當地立法會,是否有決定使用哪種文字的權力?”
文彥博立刻道:“我朝已經不存在羈縻州制度,只有公檢法,書同文,車同軌,這都是必然的。
而且,西夏當初之所以創造文字,乃是希望與我國和遼國平起平坐,這必須得廢除,如這種事,也必須由朝廷決定。”
司馬光道:“這事當然得由朝廷來決定,但是是否立法廢除,我認為還當慎重,因為佛教在吐蕃、熙河、西夏等地盛行,而據我所知,當地佛寺十有八九都是采用西夏文字,這貿然廢除的話,恐怕會引發當地僧侶的不滿。”
文彥博道:“西夏就是通過佛寺來推廣西夏文字的。”
司馬光道:“但這已經成為現實。”
“我也是考慮到這一點,才不敢貿然決定。”
富弼稍稍點頭,“不過這事必須要給出一個具體法案,因為以后還會遇到類似的情況。”
說話時,他偏頭看向張斐。
張斐道:“我贊成文公的書同文、車同軌,但是不是要采取秦朝的做法,我覺得沒有必要。
秦朝之所以那么暴力,乃是因為其文化不在其余六國之上,而且秦國完全是暴力征服,所以不這么干,可能秦朝的制度,都會被六國反噬,法家解決問題,永遠只有一條路徑。
但我們大宋是完全不需要,就拿熙河來說,當地商人都在學習漢字,都在使用漢字,沒有人再用什么西夏文字,因為他們不用漢字,就無法自主立契。在貿易方面,就是我們漢人主導,而漢人是不可能去學習西夏文字的。
朝廷只需要確定官方文字和官方語言,理由則是方便大家貿易,方便大家解決糾紛,不需要立法廢除西夏文字,不用想也知道,這用的人肯定會越來越少,用不了幾年,西夏文字就會銷聲匿跡。”
司馬光也點頭道:“我贊成張三之言,其實西夏文字也不過五千多個,還不到漢字的十分之一,且還是效仿漢字創造的,遲早會被取代,到時我們還可以通過事業學院去慢慢普及,只要明確官方語言和官方文字,那就足矣。”
文彥博卻道:“雖然二位說得也有道理,但那僅限于文化方面,而未考慮政治層面,秦國書同文、車同軌,也是避免六國死灰復燃,西夏亦是如此,西夏文字若是繼續存在,就如同西夏的幽靈一直游離在河套地區,文字雖然無害,但難免會被那些心懷不軌之人利用。”
司馬光反駁道:“秦國的書同文、車同軌乃是為求統一,至于是否為防止六國死灰復燃,或許有這方面的原因,但我以為文字并不是其中的關鍵,因為滅亡秦國的,不就是那楚霸王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