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溪中文 > 張三求書名 > 第六百四十七章 形勢比人強

      第六百四十七章 形勢比人強

      在這一點上,他和司馬光一樣,都是想證明,自己的理念才是對的,不是說少了對方不行。

      張斐道:“其實青苗法并沒有改,公檢法也無權干預新法。”

      王安石道:“雖說沒有改,但也無大用。”

      如今青苗法在河中府,雖然還保持王安石賦予的功能,但本質上已經改的是面目全非,重心全在鹽債、鹽鈔,商貸上面。

      “大用還會有的。”

      張斐笑道:“若無青苗法賦予提舉常平司借貸,財政不可能變得這么好。只不過這與王學士的初衷,是有些出入的。”王安石皺了皺眉頭。

      其實最初他也認為,河中府財政增長,跟他多沒有多大關系,青苗錢在那里,并沒有發揮他想象的作用。

      他最想證明,自己的理念是同樣能夠成功的,但是他忽略了一點,就是那些官員是想證明青苗法勝于公檢法,而不是想證明青苗法能夠獲得成功。

      看似差不多,但在執行的過程中,那就是天壤地步。

      張斐知其所想,于是道:“王學士,根據我與元學士的研究,首先,青苗錢就不太適合河中府,那里的農夫連兩分利都還不上,更別說一年兩期。

      其次,河中府的財政就是鹽政,與其花精力去借貸,就不如從鹽政著手,即便青苗法非常成功,到頭來,這鹽鈔一發,也是不夠看得。”

      王安石卻道:“我豈不知其理,正是河中府乃是特例,我才希望離開公檢法,就如現在青州的問題,這又該如何解決?稅務司是鞭長莫及,而且稅務司在河中府能夠成功,也都有依賴于鹽鈔,青州雖也有鹽政,但還不到解州的一成,不解燃眉之急。”

      要是河中府沒有鹽債、鹽鈔兜底,在收稅前,就先撒了一波錢出去,可能很多人是交不上稅的,尤其是那些隱戶。這樣一來,地主就可以發動百姓對抗稅務司。

      張斐不答反問道:“如果是王學士,認為該如何解決?”

      王安石道:“如今新政即便過去,也不可能在短時日內,改善財政,這就無法解決青州當下的問題,為今之計,也只有縮減開支,但這又是難以做到的,否則的話,可能如今變法的就是司馬君實。”

      縮減開支,不就是節流,宋朝節流的方式非常簡單,就是針對三冗動刀。

      王安石也知道,但阻力太大,根本就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