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出聲說。 有人接話:“所以說王導的份量足啊。” “王導的戲,其眼熱程度,就算是港島四大天王之一的劉德樺也會放下身段前來試鏡。” “你們也不想想王導的實力,以及這是一部什么戲?” “投資3億,國內喪尸片開山之作。” “就憑這一點,你們說能不能讓劉德樺放下身段前來試鏡?” 這話一出,周圍不少人覺得頗有道理。 換做其它的劇本,以劉德樺的番位,根本就不會前去試鏡。 《臺北行》有所不同,不僅投資大,而且還是由王樹所執導的國內首部喪尸大片。 這一切都說明,這部喪尸片有很大的概率能夠成功。 而開山之作只要成功,就必定會載入華語片電影史冊。 只要談及這部電影,便繞不開其中的演員。 諸多大牌演員想要參演這部戲,并不是在于片酬,而是在于這部電影的性質,以及對事業的幫助。 其他的商業片,演完除了賺到片酬之外,留不下什么東西。 隨著時間的推移,印記也會越來越模糊,然后變為過去式。 《臺北行》作為國內喪尸片開山之作的性質,預示著這部商業片并不是曇花一現的影片,而是會留下深刻記憶載入華語片電影史冊的影片。 正是因為具有這樣得特性,其中的角色才備受爭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