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3章 訪談
第653章訪談
隨著《彗星來的那一夜》登陸院線,王樹為了宣傳電影吸引更多的人買票走進院線。
這會兒,再次接受新浪娛樂記者的專訪。
新浪記者問:“《彗星來的那一夜》這個點子是怎么來的?”
王樹:“當時,我在洛杉磯,寫出了《環太平洋》的劇本,而后想著該怎么拍一部區別于成千上萬獨立電影那樣講述庸俗關系的電影呢?于是,我想到了《時空戀旅人》和《恐怖游輪》,結合這兩部電影,想到了這個多維現實世界的概念。此后,我便開始設計包袱、繪制人物關系,并讓它們緊扣主題。”
新浪記者:“你以前創作的劇本,都是一些大投資高成本的項目。而這次,你卻動用了最少的資源去拍這部影片。難道你就沒有想過尋求其他資金來源?”
王樹:“沒有,我是刻意不這么做的。我拍那些大片,目的就是為自己瘋狂的獨立實驗電影積攢啟動資金,然后嘗試獨立制作電影。尤其是在《臺北行》和《環太平洋》之后,我刻意選擇了回歸簡單和純粹的東西。”
新浪記者:“那么關于選角,你是如何決定這幾個角色由誰扮演的?”
王樹:“他們都是足夠信任我,即便不知道要做什么,即便沒有劇本,也會來到我家的人。而且他們彼此也不認識。我根據每個人的特點以及與劇本中角色的匹配程度分配角色。”
新浪記者:“在影片拍攝時,你們都向演員交代了哪些信息?”
王樹:“我們一共拍了三天。每一天,每一個演員都會拿到一張便箋紙,上面列了他們當晚要做的事,和一些情景條件和行動目標,比如‘如果發生了某某情況,你就要做某某事’或者‘今天設法離開這間房子’等。”
新浪記者:“他們知道電影的基調和主線嗎?因為劇情很快就從一片和樂融融的氣氛中急轉直下了。”
王樹:“我不想讓他們知道,這就是為什么我們不告訴他們具體的角色設定的原因。”
“我只是試著告訴他們:‘你們是在一群自以為是精英階級的晚宴上,最尋常的人物。’”
”如果全都說透了,他們就會想著如何演繹這群在超現實狀況下的角色,這樣反而不自然,不夠吸引人了。”
新浪記者:“所以,你們其實只要不斷嚇唬他們就行了,是吧?他們在拍攝階段的最后有真正被嚇到嗎?”
王樹:“當然了。第一天是他們最害怕的,因為當時突然斷電了,而且又有敲門聲。當字條出現的時候,他們才真正意識到:‘好吧,這真是一間恐怖歡樂屋。我們并不是在做一個即興的實驗,而是被關在了一個專門為我們設計的恐怖歡樂屋中。’而當他們發現外面還有一個又一個這樣的恐怖歡樂屋在等著他們的時候,他們著實很興奮。”
新浪記者:“你構想過影片確切的結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