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0章 別
章紫怡也在博客上寫道:“看完《愛樂之城》從影院出來時我沉默了非常久,身邊的朋友亦然?!?br/>
“之前的大多數宣傳都把這部片子的取向往愛情上引,國內更是選在情人節上映,以致我出影院時還在反復思索,這片子讓我惆悵的地方大概是說愛情靠的不是相愛,大概是幸運和命運吧。”
“但這么一來,這片子也太平庸了,哪怕有著優秀的場景調度與音樂,但其中的愛情沒有真實感,劇情沒有真實感,一切的發展都是標準的浪漫的好萊塢框架下的標準橋段,新鮮感究竟在哪里?藝術價值究竟在哪里?最關鍵的是,它讓我無以名狀地喜歡與惆悵的理由究竟在哪里?”
“我到家后,在原聲帶中反復咀嚼著這部片子的情節與音樂,我依然反復地落淚,我才知道,這部片子的不真實感恰恰是因為,這部電影一方面是一部寫給好萊塢的浪漫的情書,也是一部寫給好萊塢的浪漫的悼歌?!?br/>
“它的浪漫與不切實際從開場就已經確定了,一群人在洛杉磯的背景下,在車頂上載歌載舞,片名LaLaLand被大大地印在屏幕上,LaLaLand,不現實的夢境,這個夢一直到結尾,那個復古圓形框里消失的TheEnd。”
“全片都美好得像一個夢境,吊詭的地方在于,觀影的我們在看的時候,明知這個故事假的不能再假了,因為才華不計世俗一見鐘情,在洛杉磯的夜景下起舞,最終大家依靠才華夢想成真……我們還是不愿意戳破,選擇沉醉在這個童話里?!?br/>
“對,這個童話的終極表現形式就是片尾那幾分鐘完滿到無以復加的長鏡頭,像個平行世界,是這個電影的縮影,是這個電影中的夢中夢,而它的作用之一就是提醒你,除了那個夢境,這個電影本身也是個夢境啊,只是導演開了個玩笑,讓這個夢境里的男女主角也沒什有走到最后,但他們至少豐衣足食,所愿得償,一個成了明星,一個成功地開了爵士俱樂部?!?br/>
“而在電影的浪漫夢境之外,一切都更加冰冷,而這些伏線都在電影里展露了頭角,那些一無所成的失敗,那些到處釣人的室友,那些身不由己的妥協。”
“如此看來,那個長鏡頭,到電影本身,到我們的生活,不過就是三個漸次劣化的平行世界?!?br/>
“記得他們唱的嗎,‘Cityofstars/Areyoushiningjustforme?/Cityofstars/There'ssomuchthatIcan'tsee’,這座星光之城,浪漫的版本是大家在尋找愛,但實際上是大家在尋找夢,不斷地燃燒,不斷地破滅,變成了這個城市背景上的點點星光?!?br/>
“城市終將璀璨,無論多少人黯然離場,總有人來追夢,而后殞落。這是現實。”
“這一切的情感都爆發在Emma的Audition中,thefoolswhodream,講述了她潦倒一生卻依然不悔冒險的舅媽。這個僅僅存在歌聲中的隱形的舅媽,才是這部片子中最接近真實的大多數的角色?!?br/>
“舅媽曾在巴黎住過一段時間,記得她每次來我家就會給我們講,異鄉生活中有趣的故事,我記得有一次她告訴我們她曾經大膽跳進過冬天的河水,赤著腳,絲毫不露怯色,縱身一躍,一頭扎進塞納河,河水太冰冷,她打了接下來一個月的噴嚏,但她說,要重來她還會再跳一次?!?br/>
“至此,這部片子的主題才昭然若揭,哪怕現實再糟糕,再潦倒,也要大膽選擇夢想。但隱含的卻是背后的一地枯骨?!?br/>
“這也是為什么我說它是寫給浪漫主義的情書,同時也是寫給浪漫主義的悼歌。它致敬著爵士,這個每個角色都可以自由發揮的音樂,去暗和Cityofstars,卻改變不了浪漫行將消失的今日。它的復古,更像是個不切實際的呼喚,像是我們在滿面塵勞后對著青春期拍的照片做的傻事的會心一笑,身后依舊是滾滾紅塵?!?br/>
“正如王爾德說的,我們生活在陰溝里,有些人卻依舊在仰望星空。”
“哪怕星空之下,依舊滿地雞毛,它卻保存著我們心里最后的一點點火焰?!?br/>
“它記錄著我們這些做夢的傻子們心中的浪漫,不是甜到發膩一張紙片的浪漫,是裹著冰冷與遺憾的浪漫,提醒我們,嘿,滿目瘡痍之下,我們竟還有夢可做?!?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