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當場翻臉
太子妃蔡氏起身,拉著掌珠的手迎她進來,順勢也在青鸞身上看了一下。掌珠在人前一向活潑,除了那個討厭的長公主和晉安王妃之外,她是跟誰都能聊得起來。這回覺得太子妃似乎在人后格外熱情了幾分,但是正好掃去她心里因為豫章王府慘案帶來的陰影,當下坐定之后,接過茶就喟嘆了一口氣:“太子妃娘娘,可巧在這里遇見你。我估計一會兒進宮,咱們都少不得要挨訓——尤其是我,王府里頭的事情我一概都不想過問,我這懶病沒得治,回頭貴嬪要是申斥我,你可要幫我開脫兩句。”
豫章王府這一場大火,明白的人心里都知道,這是人禍不是天災。可是放在天家,要跟萬民交待,自然無法坦誠說是堂堂天子戴了綠帽子,然后豫章王知道真相之后帶著兒子和愛妾夤夜逃離京城,臨走時又放了一把火所導致的。
所以,掌珠心里估計,最后的結果肯定是要把原因歸結到豫章王府管事的不力,沒有做好防走水這一項。而叫她們進宮么,自然是由丁貴嬪出面,嚴厲申斥她們這些王妃命婦們,好好約束著底下這些人,別再生出什么幺蛾子來。
這么一想就覺得心里挺心寒,可憐豫章王妃年紀輕輕就沒了丈夫兒子又被抱走了,自己還身體十分的不好,而今只怕還要擔上主事不力的罪名——可是跟前面兩項相比,似乎這點罪名也不算什么了。
看掌珠心有戚戚焉的模樣,蔡妃倒笑了笑,安撫她:“怕什么呢?父皇和母妃都一向看重你,再則你年紀也還小,王府有長史管著就行了,你一會兒只管眼觀鼻鼻觀心,我也不信你每回進宮,母妃申斥你的話你都聽進心里去了。”
掌珠調皮的沖她嘿嘿一笑,端起熱茶喝了一小口,方才坦白道:“那是十回有九回——哎,娘娘不要笑呀,最起碼還是有一回聽進去了嘛!”
蔡妃這才看向青鸞,目光里沒有銳利的光芒,只是盈盈一笑。
青鸞忽然覺得,之前自己似乎看錯了什么——彼時太子妃坐在丁貴嬪身側,婆媳兩人似乎氣質類同。都是天然高華的女子,端莊令人不可直視。但而今細看之下,才發覺原來并不是。
丁貴嬪的高華雍容中,微微淀出些許的冷光,如冬日附在梅花枝頭的霜雪,冰凝結在花枝下,觸手生寒。
而太子妃身上沒有歲月留下來的疲憊,心里沒有積年陳下來的冷硬。所以,她是四季里的春風,霜雪撲將過來時會在她周遭消融。
似乎——她就是天生的太子妃,與東宮,真是一對璧人。
青鸞心頭有些澀意,微微垂眸。繼而聽她問掌珠:“可是這回豫章王府的事情鬧得有些太大了,我聽說你前天才收了小世子蕭珉為干兒子?這是玩笑的還是當真的?”
掌珠聽了這話,臉上的笑容漸漸收斂了幾分。她也不是完全不知輕重的人,認干親這件事,也就是她跟謝同裳之間走完了過場。但是,蕭贊和蕭繹兩兄弟,卻是還沒有通過氣,也沒有請人保親擺酒——所以,這消息是如何傳出去的,就連太子妃這樣不問世事的人都知道了?
蔡妃見她一點就通,也不再多話,只是本著自己的立場又替掌珠設身處地的分析道:“太子殿下一向希望兄弟和睦,雖然龍生九子子子不同,但之前最起碼表面上還是一團和氣的。尤其是豫章王跟湘東王兩個,更是好的跟一個人似的。掌珠,而今豫章王忽然出走,此事只怕對湘東王也有莫大的打擊。你等會進了宮,可留些時間去見一下湘東王。寬慰一下他的心結,以免他憂思過甚。”
掌珠這才明白過來,原來太子妃特地讓自己上她的車,是要叮囑此事。可是——她從前是從來不管這些的,如今一反常態,還是避開人前特地叮囑自己,難道,蕭贊忽然出走離京,她是知道什么內情嗎?
但是掌珠也知道,自己從蔡妃這里是問不出什么所以然來的。她這個太子妃,立場和處境,其實跟太子一樣的尷尬。甚至,她比太子還要更艱難些。
皇帝最起碼一心求佛修行,甚少過問國事也沒有時常召見兒子們,東宮可代行監國也可在朝中太平時出去讀書治學。可是丁貴嬪這位后宮之主,卻是事無巨細,都牢牢的抓在自己手里。
蔡妃這些年不問世事,只怕多半也是不得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