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溪中文 > 重生1975開局撕毀回城調令最新更新 > 第1400章:這問題我能解決!

      第1400章:這問題我能解決!

      空六院.飛機組裝車間!

          當周揚站在車間里,看著眼前這架陌生而又熟悉的飛機,內心五味雜陳,眼淚突然止不住的流了下來。

          說這架飛機陌生,那是因為這輩子周揚確實是第一次見這款飛機,每一個螺絲釘都是新的。

          說它熟悉,則是因為周揚前世見過它,并親自參與了這款預警機的研發(fā)。

          當年為了研發(fā)這款預警機,上面從全國抽調了三百多名專家和骨干技術員,此外還有六百多個單位數以萬計的參研人員共同研發(fā),而當時的周揚就是飛機的雷達系統(tǒng)的總負責人。

          他清楚的記的,當時的試驗場并不是在空六院這個基地,而是在茫茫戈壁的試驗場,夏天那里的溫度能達到40多攝氏度,冬天同樣能達到零下四十度,條件非常的艱苦。

          但即便是如此,整個團隊卻沒有人叫苦叫累,所有人都在拿命拼搏,為了趕進度,大部分人晚上經常加班到凌晨,很多人連續(xù)五年沒過過一個春節(jié),都是在試驗場和部隊度過的,其中就包括周揚自己。

          甚至于很多人都患上了各種疾病,周揚還記得自己的副手楊沫,36歲的她為了項目,帶領人員廢寢忘食、不分晝夜地工作,解決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題。

          幾年后,當飛機研發(fā)成功時,她滿頭黑發(fā)都變成花白,直接老了二十歲。

          還有飛機的穩(wěn)定系統(tǒng)負責人閆鵬舉,他在項目進行到最關鍵的時刻,突然被查出身患癌癥。但卻依舊撲在工作上,直到實在是撐不住的時候才不得不進行化療治療。

          但即便是身體已經極度虛弱,頭發(fā)也全部掉光,但她心里始終放不下自己的工作,一次又一次請求回到工作崗位。

          令人悲痛的是,在經歷了無數次的昏迷后,她再也沒有醒來,永遠離開了她無限眷念的預警機事業(yè)。

          可以說眼前這架預警機不僅僅是空六院與他們第十八研究院的成果,同樣也是另一個時空那無數的參研人員的智慧結晶,這是一架從數以萬計的參研人員肩膀上起飛的“爭氣機”。

          再次看到這架飛機,周揚想起了前世的那些同事、戰(zhàn)友,也想起了前世的自己...

          而旁邊,看著淚流滿面的周揚,黃亞樓、郭亞民、鄭愛國等人并沒有打擾他,也沒有嘲笑他。

          作為一個科研工作者,他們太理解周揚此時的心情了。

          這種努力付出無數年,最終今朝得償所愿的激動,普通人或許只有娶媳婦兒生娃娃的時候才能感覺到,而且還不一定有這么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