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辦公室,周揚當即問道:“閆教授,你們的天線修改方案整出來了?”

      “整出來了,按照所長你的要求,我們給雷達瘦了瘦身,這是現在做出的新的方案!”

      說著閆海生從隨身攜帶的文件包里掏出一疊文件,遞給了周揚。

      周揚也不矯情,直接接過文件審閱了起來。

      眾人見周揚認真的看文件,因此誰也沒有說話,整個辦公室里靜悄悄的。

      過了好一會兒,周揚將文件還給了閆海生,同時說道:“整體方案沒問題,現在就看瘦身后的天線性能如何了,不過這個單靠理論是無法準確的推演出來的!”

      “這樣吧閆教授,你們組現在就重新整理一下方案,然后聯系相關單位,把天線做出來,然后進行功能性測試!”

      話音剛落,眾人都是一驚。

      “所長,不用再理論驗證一下嗎,現在就做出來,那萬一要是性能不合格不久廢了嗎?”閆海生道。

      “做科研的就要有破釜沉舟的勇氣,不用擔心失敗,失敗了再重新論證嘛!”周揚道。

      “那行,我這就和同志們好好準備一下,盡快將天線的實物整出來!”

      “好!”

      這時郭亞民便迫不及待的說道:“周大所長,你快看看我們這邊的信號接發(fā)裝置,要是可以的話也一并做出來吧!”

      相比于閆海生,郭亞民的膽子明顯更大。

      畢竟他和周揚可是有合作基礎的,是親自跟著他利用這種看似冒險的方式,光速研究出脈沖多普勒雷達的。

      周揚也不客氣,直接將郭亞民他們研究出來的方案拿到手里,仔細的閱讀了起來。

      有了之前研究戰(zhàn)斗機機載雷達的經驗,郭亞民他們室對于雷達的信號收發(fā)裝置倒是研究的很不錯,但是周揚在看完他們的方案之后,第一感覺就是這個方案的體積似乎有些超標了。

      預警機最大的難題是如何將這些裝置全都配備在一個狹小的空間內,其實不僅僅是天線以及信號收發(fā)裝置,也包括其它系統(tǒng)和零部件,比如說導航、敵我識別、電子對抗以及環(huán)境控制和電力系統(tǒng)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