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空天之眼計劃

          作為電磁學領域的頂尖科學家,周揚知道,國內的雷達技術的發展主要經歷了四個階段。

          第一是建國后到1953年,這時還處于設想與構建時期;

          第二是1953年到60年代,這時是以仿制為主的新興發展階段;

          第三是60年代初到70年代中期,已經變為自主設計的發展階段;

          第四就是70年代中期后,步入高速發展階段,技術進步顯著。

          眼下前面三個階段已經都完事兒了,我國的雷達技術已經從仿制實現了自主設計,正在向高速發展階段邁進。

          但是就技術而言,和國外還是要差一些的。

          比如說,我國空軍雖然擁有了屬于自己的戰斗機,然而卻不得不面臨一個令人難堪的困境,那就是機頭進氣就無法裝配雷達。

          而就在同一時期,國外的航空裝備卻是飛躍式發展,特別是雷達領域,不僅能夠實現超遠距離探測,還直接突破了各式各樣的雷達掃射。

          要知道,雷達又被譽為“天空之眼”,對于空軍戰斗力的提升不容小覷。

          可以說,我們的戰斗機要是和人家的戰斗機在空中相遇,咱們就像是睜眼瞎一樣。

          所以,發展新一代的雷達已經成了國家的重大戰略。

          只是任何技術想要實現突破,并最終彎道超車都是非常的艱難,更何況還是雷達這種高精尖的領域。

          畢竟,我們和西方國家在相關領域的差距還是很大的。

          而且,我們的雷達研發之路走得并不順暢,在國外技術封鎖成為常態的情況下,國內的科研人員很多時候都只能靠自己去反復探尋與實驗。

          因此空天之眼項目從立項到取得突破,實際上是用了8年的時間。

          而真正讓國內的雷達技術從無到有、技術從落后到先進,到最終完善了各種型號,終于具備了凝視藍天的能力,實現彎道超車,則是用了足足20年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