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又見熟人

          早在幾年前,高層就喊出“解放這么多年,吃飯和穿衣問題還解決不好,怎么向人民交代?”

          與此同時,全國從上到下形成了一個共識:必須把糧食抓緊,必須把棉花抓緊。

          在這樣的情況下,建好這個化肥廠,就成了塞北省兩千萬老百姓最為關注的事情了。

          也難怪寧市政府會如此的緊張!

          要知道這事兒辦好了,功在千秋利在當代,辦砸了,不知道有多少人要倒霉。

          只是周揚很清楚,外國人出口技術和設備可沒有那么簡單。

          這些西方國家出口技術自然是為了賺錢,這一點無可厚非。

          只要咱們公平交易,雙方的合作屬于平等自愿,遵守契約精神,那這肯定是沒問題的。

          包括周揚在內,都喜歡合作共贏!

          但就是有那么些國家,可就不那么想。

          他們趁著中國對技術設備的不了解,漫天要價不說,而且還經常在合同中制定一些霸王條款。

          再或者是在設備上留下一些漏洞,并利用這些漏洞慢慢割國人的韭菜,這就不行了。

          就比如說修地鐵用的盾構機,以前我們造不出來,只能從國外購買。

          當時技術壟斷在美日德手里,他們獅子大開口,一臺盾構機就要價7個億。

          這還不算,買來了一旦出現故障,不僅要高價購買國外的零件,而且維修工程師也只能從國外請,我們要報銷一切差旅費和招待費,工時費還得按德國標準算。

          最重要的是,人家修機器的時候我們的人還不能在場,就怕你偷學著了一丁半點的技術。

          所以對于當時的德國人來說,出差到東方大國絕對是趟美差,可以免費吃喝游玩不說,最后還得含著淚揣著十幾萬歐元回家了。

          這就是我們為什么要大力發展制造業,因為相信“造不如買”就會被卡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