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溪中文 > 嫁殘疾相公種田養(yǎng)娃 > 第 296章 和諧的婆媳

      第 296章 和諧的婆媳

          也不知自己是幾輩子修來的福分,攤上這么孝順的兒媳。

          沒事去老姐妹家閑坐,總是聽她抱怨家中幾個兒媳,每日像斗雞一樣,斗來斗去,導(dǎo)致兄弟間也不如以往和睦。

          還說等開春就分家,這樣耳根就清凈了,她們老兩口也能多活幾年。

          廚房里婆媳幾人有說有笑好不熱鬧,正房父子四人與幾個孩子,也是一片其樂融融。

          陳家父子正在聊著開春后的打算,大哥陳家興倒是沒什么特別的想法,他對現(xiàn)在老婆孩子熱炕頭的生計很滿意。

          陳家瑞則在盤算一件事,那就是收來的山貨,一直以來都是賣給了鎮(zhèn)上,每斤也不過賺個三兩文,有時甚至只賺一文。

          他打算以后把收來的山貨都拉去鎮(zhèn)上賣,聽說那邊的價格要比鎮(zhèn)上高很多。

          唯一的缺點就是,縣城離鎮(zhèn)上有點遠(yuǎn),如果早晨趕驢車出發(fā),大概要傍晚才能到城門,需要在縣城住上一宿,次日才能去找買家。

          待把貨物賣完還得個把時辰,估計到家時天都已經(jīng)徹底黑透了,這一來一回吃飯住宿,還有給守城門官兵的入城費(fèi),少說也得四五十文,天長日久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這也是大家明知鎮(zhèn)上故意壓價,也不去縣城賣的原因。

          萬一貨物拉去了,卻尋不到買主,不但白跑一趟,還會搭上幾十文,怎么想都覺得不靠譜,還是賣給鎮(zhèn)上最穩(wěn)妥。

          而有的小販因為買不起驢車,都是挑著擔(dān)子去收山貨,每天已經(jīng)很累了,就更加不愿冒險走上一天一夜,把山貨挑去縣城賣了。

          但自家有驢車,完全可以去冒次險,所以陳家瑞打算過完元宵節(jié),就去縣城試試看。

          而陳家旺卻打算春回大地后,把家中那六畝田,只留二畝用來種植玉米,其它四畝都改成水稻。

          如果不是需要養(yǎng)雞鴨鵝,一畝玉米都不想種。

          而之所以想把大田改成水田,主要是白米賣的太貴,還是自己種比較劃算。

          前兩年干旱少雨,村中不少中種植水稻的人家,收成減半,導(dǎo)致大家不得不勒緊褲腰帶,只為多省出一些口糧,給家中老人孩子吃。

          在那之后村中便無人在種植水稻,只有村中大地主家,一直在堅持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