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打樁師傅

          海帶最適合的養(yǎng)殖區(qū)域,是水深20~30米左右的泥底或者泥沙底。

          因為這個深度,哪怕遇上現(xiàn)象級的天文大干潮也不會出現(xiàn)海帶掛底這種情況,如果在太淺的海域養(yǎng),一個運氣不好就是顆粒無收。

          而李多魚看中的那塊海域。

          平均深度剛好就是20米。

          ......

          李多魚依稀記得,3年這會,渤海那邊已經(jīng)有海帶打樁機了,可南方這邊起步比較晚,幾乎都是人工打樁。

          靠人工,想把木樁打到20米深的海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先前養(yǎng)殖海帶的陳阿泰,就是在各方面都省一點,又覺得自己什么都懂,打樁也找自己人,結(jié)果才造成了海帶顆粒無收的慘痛局面。

          可李多魚反而很舍得這一塊花錢,養(yǎng)海帶跟蓋房子一樣,地基必須要打牢,多花點錢也沒事,這樣后面才會住的舒坦點。

          最好的辦法,就是請專業(yè)的打樁團隊來打樁,而廉江水產(chǎn)研究所就有現(xiàn)成的合作團隊。

          大概兩天后。

          李多魚跟老李,一大早就在碼頭等打樁的團隊。

          等了大概兩小時,兩艘大舢板船終于出現(xiàn)在他們的視野里。

          舢板船上坐著不少工人。

          兩艘加起來,差不多有十位,小舅陳冬青也在其中一艘上面。

          隨著舢板船靠岸后。

          上面的工人紛紛下船,在陳冬青的指揮下,把一部分木樁和海帶繩往舢板船上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