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溪中文 > 1983小海島,從養殖大戶開始 > 第三十七章 第一網魚(求追讀)

      第三十七章 第一網魚(求追讀)

          對他們來說,捕捉到的海貨種類越單一越好,越雜的話,不單挑揀很費時費力,且還很難賣錢。

          隨著,網包被解開。

          上千斤的海貨鋪滿了半個甲板,活著的螃蟹到處跑,上百條油鰻、七星鰻跟蛇一樣,到處亂竄,還有各種各樣的海魚。

          李多魚發現拖網里的螃蟹,梭子蟹不多,大多都是紅點圓趾蟹,本地就叫紅點蟹。

          并不是所有的螃蟹都好吃,而這紅點蟹就是其中的一種,吃起來不鮮,肉也不甜,唯一有經濟價值的,就是它的蟹腳,會被人拿去做醉蟹鉗。

          在這個年代捕到這種螃蟹,連雜魚的價格都賣不上,要么拉去給人做蟹醬,要么直接鏟回海里。

          除了紅點蟹外,產量最大的應該是半邊魚,也就是比目魚,這種魚的品種非常多,有鲆魚、鰈魚、還有鰨魚。

          除了這種魚外,還有不少老板魚,也就是鰩魚,就是水族館里見到它,會經常感覺它在對你笑的魚。

          老板魚最大的問題就是不耐儲存,新鮮的老板魚放久了會散發出類似氨水的味道,在這個年代一般沒人吃。

          除了這個外,還有不少剝皮魚,可以這樣說,這一網幾乎聚齊了當下最難賣的魚種,妥妥的虧錢網。

          而稍微有點經濟價值的,則是那些散布在魚群里的九節蝦和墨魚。

          李多魚腳邊就有只九節蝦,比他的手掌還要長很多,這玩意后世,絕對是搶手貨,一斤至少兩百起,且還經常有價無市。

          開船的三叔,從船長室下來后,看到這些海貨后,臉也超級黑,這網魚對他來說,那是妥妥的虧錢。

          由于是第一網,按照當地的習俗,是不能丟海里的,必須要拉到岸上去賣,要是鏟掉的話,據說會一年都是歹運氣。

          “裝起來,裝起來,拉到岸上看看有沒有要,不要的話,就送人吧。”

          緊接著。

          大家就開始挑魚撿魚,同一種魚要放在同一個籮筐里,而這時候,周曉英送他的高筒雨靴就派上了用場。

          挑魚時,要是沒這玩意,要是被那些鰻魚咬上一口,那就有的受,且很多海魚都帶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