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九章 逃
鮑學海心中暗自思量,知道此地不宜久留,正欲轉身離去,卻恰在此時,一個禿頭男子突如其來地攔住了他的去路。
這禿頭男子身形魁梧,面帶不善,顯然并非善茬。
這人肩上擔著扁擔挑子,一頭是木風箱,一頭小爐子,帶個小板凳,繩子上掛一串鐵片,隨著扁擔的搖晃,發出鐵皮撞擊的清脆聲音。
鮑學海認得此人叫張立,是個補鍋匠。
說是補鍋匠,其實補鍋、補碗、補水缸都干。
這個年代,家里做飯主要用大鐵鍋、大灶鍋、小耳鍋、牛頭鍋。
鐵鍋大部分是鑄鐵(生鐵),時間長了,難免會有破洞或開裂縫,買新的較貴,這時能修復一下,也是很劃算的。
補鍋匠用小茶杯大小、耐高溫的“耐火泥做鋼柸”,放點碎舊鍋片,放在焦炭爐子上燒,拉風箱加強助燃、加溫,很快舊鍋片熔化成“鐵水”。
補鍋匠快速把鐵水珠子倒在要補在部位,里外用石棉墊子一壓,一個洞就補好了。
破損部位大的要3~4次,補好后,外面用銼刀銼平,里面用舊砂輪磨光,很快修復好了。
一般1個小洞5分錢,最多的2、3角錢一口鍋就可以補好。
補碗,一般是碗開裂縫,或者掉了一大塊。
補碗匠用木桿子鉆,鉆桿繩子上下摁,鉆頭用金剛鉆頭,縫隙兩邊,鉆成小孔,然后打上“螞蟥巴子”,碗修好后,不影響使用,當然明顯痕跡還是有的。
張立的手藝一般,但在這一帶很吃得開。
按理說,鮑學海跟他沒有任何的沖突,但偏偏張立還有個弟弟,也是個不務正業的主兒。
張立倒是給弟弟謀了個出路,就是修鞋補鞋,擺攤的地點恰好離鮑學海不遠。
但快活慣了的弟弟自然不肯干這些手藝活兒,一天到晚根本沒生意,兩天就撂挑子不干了。
而張立聽到的版本是鮑學海搶了他弟弟的生意,導致他弟弟干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