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第146章 推演二十四節氣歌
第146章推演二十四節氣歌
那些軍將離開過后,敖丙也是上了岐山,登高望遠。
岐山周遭,地勢平坦,諸多方田如井字狀往四面八方排開。
每隔一段距離,便又有溝渠從附近的河流湖泊當中,將水源引入田中。
無數農人在田間勞作,其間,又有如同信使一般的人騎著馬,帶著不同顏色的彩旗往周遭而過。
那是報時官派出來的信馬。
天時飄渺難定,尋常的凡人想要耕作,很難把握對應的天時,無法確定什么時候該耕作,什么時候該播種等等……
若是耕作播種的時機不對,未來一年的勞作,都化為烏有,這對那些凡人的打擊,可以說是致命的。
這個時候,就需要有專門的報時官,觀察天時,總結過往的經驗,以此確定該什么時候耕作,播種等等……然后由信馬往四方通知那些農人……
對于任何一位諸侯而言,報時官的多少,便意味著他們國內糧食產量的穩定與多寡。
不多,比起數量而言,報時官內部的穩定,則更加重要。
比如說,兩個報時官對氣候,對時機的判斷出現了不同,甚至于他們的判斷相互沖突,這個時候,就需要諸侯來決斷,到底該采用哪一位報時官的說法。
一般來說,很少有諸侯敢于下這樣的決斷。
因為一旦決斷錯了,那對于諸侯國內農事的打擊,可以說是致命的,一個諸侯的領地,都有可能因此而覆滅。
是以,為了確保不出問題,很多諸侯國內,都只會有一個報時官,如此,就算是時辰出了差錯,那也是報時官的問題,不是諸侯的責任。
西岐境內,姬昌自身便長于數算,也敢于下決斷,故此西岐的報時官,論數量,可以說是冠絕所有的諸侯。
看著那些農人的動作,感受著附近的水神們駕馭水汽的動向,敖丙的感知,也是沉入了那青龍權柄,或者說青龍化身當中。
距離岐山祭天,已經過去了足足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