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鯈

      用華九難的金針刺破手指,擠出三滴鮮血滴進黃家仙嘴里。

      “小先生,我雖然不是九尾,但血也能稍稍抗毒。”

      “希望對黃家妹子能有幫助。”

      言畢又俏生生的站到聾婆婆身后,滿臉的擔憂。

      鯈:彭水出焉,而西流注于芘湖之水,中多鯈,其狀如雞而赤毛,三尾、六足、四首,其音如鵲,食之可以已憂。

      (以上內容,轉至《山海經·東山經》。)

      也有一種說法:末涂河里有一種水中怪物,名字叫做鯈,樣子有些像巨大的黃蛇。

      身側和身后都長著魚兒鳥兒一樣的翅膀,出入水面都帶著一團耀眼的光芒。

      它是旱災的預兆,只要一出現,當地一定會發生大旱天氣。

      說到這里插句題外話:

      各位老爺讀山海經時,里面的異獸厲不厲害,就看最后一句話:能不能吃。

      比如鯈,記錄它的最后一句就是“食之可以已憂”,意思是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無憂無慮。

      再比如我們都熟悉的九尾狐,是這樣記載的:

      青丘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

      意思是九尾狐吃人,人也可以吃九尾狐,大家各憑本事吃飯。

      如果吃了九尾狐的肉,就能使人不中妖邪毒氣。

      扯得遠了,咱們言歸正傳。

      其實聾婆婆早就隱隱覺的飛蛇是鯈蠱,如今得到華九難的肯定回答,不禁心中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