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八章 銀彈攻勢
蕭良記憶沒錯的話,國內直到九七年底才最終實現教育與科研網、中國公用互聯網、金橋工程信息網以及科技網與國際互聯網的互聯互通,在那之后個人、企業(yè)觸網才以異常蓬勃的速度發(fā)展起來。
在此之前,無論個人還是企業(yè),想要在東洲專線接上教育科研網,接上國際互聯網,不是沒有可能,但要付出的代價不會低。
工學院校園網的建設成本比較低,那是國家戰(zhàn)略下優(yōu)先保障的高校教育科研網建設;而且第一批也只覆蓋到前五百所院校。
現有的閥控蓄電池產品技術還不算復雜,甚至主要實用化的技術都已經過了專利保護期,耐心點在工學院的圖書館就能查閱到大部分技術資料。
在這基礎上開發(fā)出能推向市場的初代產品不難。
不過,下一步想要快速開發(fā)出性能比肩歐美主流產品的閥控蓄電池呢,又或者蝸巢科技下一步就想直接介入鋰離子電池研究領域呢?
哪怕早半年觸網,這里面涉及的機會成本,就絕非四百萬能比的。
蕭良默默的盤算著早半年晚半年觸網可能涉及的機會成本,抬頭見蔡春、孫楚辭、周軒、邵芝華、沈奕、張叔毅一個個都盯著自己,問道:“怎么了,我臉上有什么?”
“沒什么?”
蔡春雖說性情奸滑,口才便利,但當著孫楚辭、周軒、沈奕他們的面,去捧蕭良,也有些張不開口,說道,
“我明天去找佟院長說這事,今天已經很晚了。”
蕭良接下來繼續(xù)更深入的談閥控蓄電池技術開發(fā)方案涉及的方方面面,包括一些基礎理論,與孫楚辭、蔡春討論如何更好的設計相關實驗。
大家還坐在一起討論東洲市范圍內,有哪些企業(yè),有能力根據他們開發(fā)的產品技術,大規(guī)模提供原材料,討論有沒有可能邀請他們的工程技術人員參與到閥控蓄電池的技術開發(fā)中來。
就算他們在實驗室做出合乎規(guī)格的多元合金板柵,后續(xù)也不可能自己組織生產合金材料,還是需要找相關的專業(yè)冶金公司合作。
超細玻璃棉等材料也是如此,他們在實驗中確定具體的技術規(guī)格,也會交給相關企業(yè)生產。
至于生產線會涉及很多的機械設備調整,更是要找相關企業(yè)合作。
不知不覺間,時間又到了凌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