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9章

      半個月后,唐庸率領眾趕到了白云城下。

      彼時顯圣公弒君的消息雖然傳到了北境,但朝廷一片混亂,尚無明詔發出。

      況且唐庸、謝玉等人在北境威望極高,城中還立有唐庸雕像,因此未費什么波折便進了城。

      跟城中府衙繼續要了糧草后,大隊人馬繼續北進。

      北境百姓的境況并不好,與匈奴一戰后,北境人口大量流失,土地荒廢。

      三年免稅的政策頒布后,不少南部百姓遷入北境,開始了勤勤懇懇的北境復興大業,由此也誕生了一批新豪紳。

      孰料,不出兩年,天災人禍不斷,朝廷財政緊張。

      朝廷最終一紙詔令向北境百姓征稅,其時百廢待興,而且大量土地都掌握在不必納稅的士紳手中。

      為了完成朝廷的征稅任務,官府不得已將征稅權交給了當地士紳,不管他們用什么方法,只要能就稅交上來就行。

      士紳忍痛交出了一部分收入,剩下的全部從百姓身上巧取豪奪,百姓的日子并不好過。

      北上途中,謝玉問道:“二爺,我們去哪里落腳?”

      北境有十八主城,城郭鄉鎮無數,他們數千人總要有容身的地方。

      唐庸命人取來了地圖,指著圖上某處道:“我們去流火城。”

      謝玉等人對北境了如指掌,對流火城當然也不陌生。

      胡大莽皺眉道:“流火城有刑山天險,易守難攻,的確是個好去處,不過那里土地貧瘠,缺乏水源,不是長遠之計!”

      流火城位于北境西部,并非主城之一,前有刑山,后有廣茂土地,可惜水源稀缺,并不適合耕作。

      聽到這話,林澄幾人都饒有興味地看向胡大莽,只因他這話中無意中透露出了不得的信息。

      天下即將大亂,他說“長遠之計”是什么,不言而喻。

      唐庸笑道:“流火城雖然土地貧瘠,不過礦產豐富,至于水源,總會有辦法的!”

      幾人見唐庸似乎對“長遠之計”四個字并不抵觸,臉上都露出了興奮之色。

      華朝氣數已盡,亂世出英雄,以庸二爺的實力,若想逐鹿天下,絕非天方夜譚。

      與此同時,京城暗流涌動,新皇人選遲遲沒有確定下來。

      如今朝堂基本為杏妃和倩妃兩家外戚把持,軍中將領也已選邊站。

      倩妃生有皇子,而杏妃在朝堂和軍中的勢力更勝一籌。

      本來大皇子和二皇子尚在,而且已經成年,都是帝位的上佳繼承人。

      可兩家外戚已嘗到了權力的甜頭,他們更愿意扶持一位可供他們擺布的兒皇帝。

      如此一來,倩妃不到三歲的小皇子便成了最佳人選。

      兩個月后,皇帝和太上皇同時下葬。

      又過半月,小皇子登基,改元天道,兵部尚書秋紹同,刑部尚書李柯,原西山營北營統領李金利,蕩寇侯徐勝任顧命大臣。

      其中秋紹同是倩妃的人,李柯和李金利是杏妃的人,徐勝暫時中立。

      這已是兩家外戚和其余朝臣妥協的結果。

      隨之,顯圣侯當廷弒君的消息終于公告天下,新皇發布檄文,號令天下臣民共同討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