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9章

      柯東亮和程久安都聽的有些錯愕,目前每小時行駛速度只有一百左右的火車,能達到三四倍以上的快速通行?

      如果再快點,都可以比得上飛機了。

      沈秋生笑了笑,道:“飛機也沒什么了不起,如果能打造磁懸浮列車,時速超過一千公里都是可以的。”

      柯東亮和程久安自然是聽說過磁懸浮技術(shù)的,從原理上來說并不是很難實現(xiàn),但一顆鋼珠通過磁懸浮理論運動,和數(shù)百噸的火車可不是一碼事。

      這里面的技術(shù)難度,堪稱巨大。

      國外研究了那么久,也沒有太大的進展。

      時速三四百公里的電力機車,他們還可以想象一下,但一千公里的時速,那就完全無法想像了。

      兩人對沈秋生的想象力更加佩服,柯東亮甚至道:“沈先生不來搞科研真是可惜了,人類最欠缺的,往往就是充沛的想象力。敢于想象,才能創(chuàng)造更先進的技術(shù)。”

      沈秋生道:“柯教授這話我可不敢當,敢想不代表有足夠的能力,就像我總幻想人類有朝一日可以超越光速進行宇宙航行,去探索宇宙是否有邊界,星空深處是否有其他文明。可惜的是,我只能想象,猜測,卻沒有半點可能實現(xiàn)。”

      “沈先生實在太謙虛了。”柯東亮又問道:“對了,上次你說天威四代巨型機可以嘗試一千個以上的處理器連接在一起,以此打造更加強大的性能?不知道沈先生是否能提供一些技術(shù)的理論知識,方便我們拓展思維?”

      沈秋生搖頭,道:“我對巨型機的了解僅限于此,提供不了什么支持了。還是那句話,一切只是基于自己的猜測和推論,在這方面,我本身是沒有什么技術(shù)水平的。”

      柯東亮聽的有些失望,卻也沒有強求。

      來的時候他就已經(jīng)做好得不到答案的心理準備,哪怕沈秋生光明正大說需要用這些技術(shù)換取一些政策上的支持,他也可以接受。

      可惜的是,沈秋生并沒有撒謊。

      他對技術(shù)真的一竅不通,腦子里只記得新聞上對天威巨型機的一些簡單描述。

      看著柯東亮教授臉上的失落,沈秋生也有些懊悔,早知道就該多看看相關(guān)的技術(shù)資料了。

      重生以后,他對前一世的所有經(jīng)歷都能記得一清二楚,半點細節(jié)都不會落下。

      倘若當初看過那些資料,想必現(xiàn)在可以幫助計算機研究所直接跳過三代機,把天威四代巨型機搞出來。

      然而世上沒那么多如果,一切都是注定的,人生總要有些遺憾才算完整。

      這時候,程久安又道:“沈先生說的蜂群無人機攻擊系統(tǒng),我很感興趣,不知道這東西主要靠飛行器,還是靠更智能的自動化操控?”

      “兩者皆有,后者更重要一些。”沈秋生道:“所謂的蜂群無人機,其實在理論上,現(xiàn)在就可以造出來。不需要太先進的戰(zhàn)機,哪怕市場上賣的那些玩具飛機都可以。只不過需要把它們的續(xù)航時間和飛行速度進一步優(yōu)化提高,這對當今世界來說不是難事。最難的還是微型處理器不夠先進,頂多讓無人機做成自殺式飛行炸彈,而不能非常智能的去執(zhí)行特定攻擊任務(wù)。”

      “這里面牽扯的東西很多,一時半會也講不清楚。程教授如果感興趣,回頭我們可以詳細聊一聊。”

      程久安剛要點頭,卻似想起了什么,下意識看了柯東亮教授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