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334誰說國富就不能亡國的
朱元璋一直都對于王布犁提出的分期干工程項目的方法很是滿意。
如此一來也不會耽誤農忙。
那些壯勞力修運河也得了錢財。
商人為了降低稅收也主動花錢。
總之,就是朝廷一文錢沒花還有的賺,就把活給干了!
這法子可比隋煬帝大手一揮高明許多。
“所以說隋朝滅亡的主要原因不是缺少錢糧,直到隋朝滅亡時官府倉庫中還有大量錢糧。
在我看來,隋亡的主因是徭役過重、濫用民力。”
朱標順著王布犁的話總結了一句。
“嗯,太子哥總結的是這么個意思。”王布犁對于朱標的政治敏感度很是滿意:
“中國古代歷史上,因濫用民力,直接導致大規模的農民起義與朝代更迭,也只見有隋一朝。”
“這么說,徭役并不是一件很好的征稅方式了?”
胡惟庸也明白徭役更是一種政府征收的稅,沒有人能夠拒絕。
古代財政的稅柄就三個。
要么稅人,要么稅地,要么稅商。
在稅人中,最原始的形式就是用徭役方式直接去役使民力,讓民眾無償地充當士兵、從事農業或手工業勞動、修建工程或充當運輸的人力等。
徭役是直接加在民眾身上的負擔。
它一方面會影響民眾自己從事農業生產的時間與能力,服徭役的人就不能耕田種地,也沒有糧食可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