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溪中文 > 朱元璋能看到我的夢境 > 第367章 367隨帝出巡

      第367章 367隨帝出巡

          朱標沒應他爹的話,因為依照他目前的經歷,很難跟他爹感同身受的。

          或者說朱元璋給他的兒子們訴說自己曾經的苦難,他的那些兒女們也很難有代入感的。

          他們生下來不說是錦衣玉食,就算朱元璋日常節儉,可真細究下去,不僅朱元璋吃食不錯,兒女的更是錯不了。

          憶苦思甜這種事,不過是偶爾為之。

          朱元璋也沒有說過什么朕的四季常服不過是八套之類的虛偽說辭。

          在穿的這方面,不怎么追求華麗,甚至是衣服穿破了還要縫一縫。

          朱元璋是嗜儉的。

          歷代政治家節儉,往往是道學面孔的一部分,公開示人以儉,公眾視線之外,其實頗為侈費。

          朱元璋不是這樣,他的節儉,不是為“垂范天下”做做樣子,是窮慣了,是“積習難改”。

          人教人教不會,事教人一教就會。

          詞臣奉撰《皇陵碑記》,朱元璋閱后很不滿意,稱皆儒臣粉飾之文。

          他攬鏡自觀,但見蒼顏皓首,忽思往日之艱辛,覺得以這種粉飾之文垂后恐不足為后世子孫戒,決心親自提筆,特述艱難,如實記述自己的出身、家境和遭遇。

          俾世代見之。

          這就是洪武十一年的《御制皇陵碑》。

          朱元璋不玩、不溺,夙興視朝,日高始退,至午復出,迨暮而回。

          白天所決事務,退朝后還要默坐審思,如感覺有不當者,雖中夜而不寐,必籌慮停當方肯就寢,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要說此人的為人,幾無一點閑情逸致,過去是苦孩子,當了皇帝也是個苦皇帝。

          對于王布犁他們經常頗為得意的教育,說宮里的那些位置本來是要做亭館臺榭為游觀之所,但是被他給拒了,別浪費那些錢財,直接在這里種菜,自是夠宮中用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