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勇闖省廳

          剛才還發(fā)生爭執(zhí)的另一位老者扶了扶眼鏡,同仇敵愾道:“是啊,周隊長,破案不是兒戲。就比如我手里這明制的釉里紅盤子,要是定為明初的物件兒,涉案金額能翻十倍,要是因為黃口小兒的幾句妄言影響了量刑的準確性,你擔得起責任嗎?”

          周明德臉色很是難看,卻礙于面子不能與這些老學究翻臉。

          李文軒的目光掃過瓷盤,突然開口:“能上手嗎?”

          老者剛要阻攔,卻見李文軒已經(jīng)戴上白手套。

          而周明德非但沒有阻止他的動作,反而還擋在他身邊,不讓旁人近前。

          李文軒摩挲片刻,突然將瓷盤豎起,對準窗戶。

          “關(guān)下燈?!?br/>
          黑暗中,一束陽光打在瓷盤上。

          釉彩之下的胎土,頓時被照得無所遁形。

          李文軒朗聲道:“元末明初,燒制瓷器的技術(shù)還不夠到位,胎質(zhì)應(yīng)該是粗松透光。但是這件胎體緊實,基本上透不出光斑,一看就是從技術(shù)到原材料都有了進步——這是典型的清中期仿品?!?br/>
          說著,他望向其中一位老者。

          “剛才這位老先生說的沒錯,古董鑒定要結(jié)合史實。清朝中期,文字獄盛行,不準人們在文化、服飾方面有任何效仿和提及明朝的內(nèi)容出現(xiàn)。有一部分不滿清朝苛政的文人墨客,就選擇了效法明朝時期的形制燒制陶器,以此來無聲反抗,這件盤子應(yīng)該就是那時候的產(chǎn)物。”

          “你……”

          李文軒所言有理有據(jù),讓人不得不信服。

          可是在場眾人都是省級的文物鑒定保護專家,不甘愿在一個黃口小兒面前吃癟。

          有位老者冷笑道:“說的倒是頭頭是道,跟早就背誦過的一樣。小伙子,做人要誠實,你實話實說,是不是周明德讓他父親提前給你補過課?你說的這些見解,其實都是周教授的分析吧!”

          提到周教授,周明德站出來說話:“我父親一向光明磊落,既然這案子要求他避嫌,他就不會再插手,更不可能借一個小輩之口說出見解?!?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