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溪中文 > 大明:我才是皇太孫 > 第68章 市長 局長

      第68章 市長 局長

      朱允熥還算聰明,知道雖然現在將蔣瓛送到了他的跟前,但是不代表錦衣衛現在就歸他調配指揮了,現在也只是在熟悉、了解這些機構,只是在嘗試著慢慢的去接手而已。

          好在他也不需要太著急,說到底就是朱允熥還年輕,老朱的身體還算硬朗。

          老朱將朱允熥叫到了武英殿,乖巧站立在一邊的朱允熥在安靜聽著老朱和文武大臣商討國政。

          在早朝的時候會有很多的奏報、商討,可是更多的時候,是老朱召見大臣,在武英殿做出一些決斷,有些政策在早朝上更多的是通氣、宣布。

          這一次老朱就是在和大臣們商討遷三十萬百姓去云南,大臣們也沒什么意見。

          這些移民的政策從大明開國后就在持續不斷,當年戰事不斷導致有些地方人煙稀少,肯定就要遷徙一些百姓了。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元末戰亂之后,歷經二十余年,老朱統一了天下。

          但是此時的江山已是遍地瘡痍,布滿了戰爭的創傷,山東、河南、河北一帶多是無人之地。為了恢復農業生產、發展經濟,為了使人口均衡、天下太平,鞏固明王朝的統治,

          明洪武年間,老朱采取了移民政策,按“四口之家留一、六口之家留二、八口之家留三”的比例遷移。

          除了這些之外,也會向一些邊疆地區遷移百姓,漠南這樣的塞外之地不用說了,肯定要增加一些漢人比例。

          現在在云南那邊也應該這樣,漢人的人口比例小了,就容易造成一些土司坐大,就容易出現一些叛亂。漢人的比例多一些,也更加容易宣揚教化、實質性的控制疆域。

          朱允熥一直都沉默寡言,只聽不說,表情也看不出來任何的端倪。

          以至于一些小心觀察的臣子都猜不出來這位皇孫到底想些什么,不知道他是不是支持遷民。

          “于心不忍?”在文武離開后,老朱問道,“好多人都是遷民,讓好多人背井離鄉。這一路也有一些百姓生病、挨餓,以至于沒了。”

          朱允熥笑著說道,“沒什么于心不忍,有些地方人太少了也不行,他們不愿意主動遷移,只能朝廷來做。再者說了,朝廷給他們免稅,也不全是將一家人拆散,能有什么不好的?”

          聽到朱允熥這么說,老朱也只能說道,“是這個理,咱也不想百姓背井離鄉。只是不做不行啊,要不然好些地方都荒蕪著,那也可惜?!?br/>
          隨即老朱看著朱允熥,嚴肅說道,“你以后要記得休養生息,咱施政嚴苛,你到時候要寬仁一點,給百姓緩口氣?!?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