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文武制衡
老朱本來信心滿滿的覺得禁錢用鈔的政策會順利推行,可是現在也感覺到了不小的壓力。
各種消息渠道的反饋都不太理想,寶鈔的貶值凸顯的越來越明顯,便民的政策成為了擾民的政策。而且可能留下極大的隱患,讓后世子孫都無法修補這個漏洞。
哪怕是心里發愁,可是現在也只能暫時平穩一點,再想辦法解決這些隱患。
而農歷二月二十七日,朱允熥出宮了,徐達九年前因背疽病死,享年只有五十四歲。
配享太廟、賜葬鐘山之陰、老朱親自撰寫神道碑文,包括追贈徐達先祖三世皆為中山王。
而徐達有四個兒子,全都是老朱賜名,除了徐添福早夭之外,現在都非常顯貴。
“臣等參見皇太孫殿下,殿下千秋。”
徐妙錦上前,小聲問道,“殿下,可是有什么心事?”
徐膺緒立刻領旨,皇太孫要是出城踏青就意味著沿途的護衛等等不能馬虎。
皇帝的謚號、廟號更要如此,隋朝以前皇帝的謚號都是一字或者二字。到了唐朝帝的謚號字數逐漸增加,基本上也都是十個字之內。實際上也就是李隆基,將先帝的謚號都改為七個字。
“以后都是自家人了。”看了一眼徐妙錦,朱允熥笑著說道,“我私下里喜歡說笑,不用在我跟前恪守君臣本分。”
真的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如果不是知道歷史走向,誰能想到大明的皇帝以后需要用宦官去限制文官集團呢。誰又能想到強勢的勛貴集團,最終也是大權旁落以至于要仰仗文官鼻息。
“這孩子有志氣,非要自己走。”朱允熥就說道,“不管是開國大封功臣,還是現在已追封五王,都是中山武寧王為首。文人想著謚號文正,我大明最多不能過武寧。”
不出意外的話,這個徐釋迦保就是歷史上因為驕縱被朱棣勒令回家讀書、削去爵位,發配鳳陽的徐欽了。
安慶公主這才放心,隨后又問道,“有沒有你不好出面的事情,我現在給你辦了。等我下嫁了,再做事就不行了,到時父皇都要責罰。”
英國公張玉、張輔,成國公朱能為首的公侯開始占據權力中心的位置,開國功勛群體集體被冷落。
朱允熥只能說道,“又不是讓你們左右、干涉朝政,她們回去一說就行。就說勛貴子弟多有驕縱,擔心敗壞門風這些。就說言傳身教重要,只是好多勛貴在外鎮守教不了子嗣后代,得讓朝廷幫忙。”